屈联西 发表于 2017-7-31 23:36:14

我国再生铅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资源有限,再生无限。我国再生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初,近年来取得了显著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年产量5万吨以上的骨干企业,一批年产量2万~5万吨规模的企业正在逐步成长。2009年我国再生铅产量达到123万吨,占当年铅总产量的33%,再生铅产业已成为我国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会长王恭敏最近透露,《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即将正式颁布实施。按照规划,到2015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将达到1 110万吨,其中再生铜380万吨,再生铝580万吨,再生铅240万吨。

  我国再生铅回收处理现状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新战介绍说,近10年来,我国再生铅工业取得了显著进展,已初步形成独立产业,但总体看来,其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差距。目前全国有近300家废铅蓄电池再生铅厂,生产能力从几十吨到上千吨不等,万吨以上的屈指可数;工艺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小反射炉、鼓风炉和冲天炉等熔炼工艺,板栅和铅泥一起混炼,基本上未经预处理;一些小企业、个体户甚至采用原始的土窑土炉冶炼。行业整体存在着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耗能高、污染严重、工业技术落后、金属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

  一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我国在1978年后才形成独立的专业化再生铅企业,但生产规模小、生产分散。我国目前就有300多家再生铅企业,只有3家年产量达到万吨以上,其他的规模都很小,年产量一般在几十吨、几百吨,达到上千吨的都非常少。而国外再生铅企业最低规模也是年产量在2万吨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0万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有60多家再生铅厂,后来,随着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法律的颁布实施,迫使再生铅厂投入大量资金治理环境,不少再生铅厂纷纷关闭。由于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执法,90年代后,美国再生铅厂已减少到13家,年产再生铅超过100万吨,实现了生产规模化、工艺清洁无害化的良性发展。

  二是我国原生铅(矿产铅)工业近年来获得飞速的发展,各种新型直接炼铅法应运而生,如富氧底吹熔炼、艾萨熔炼、卡尔多熔炼工艺等,而再生铅的发展由于受到市场和回收渠道等因素的限制,绝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技术装备落后,普遍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原生铅产业与再生铅产业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是大部分企业技术水平落后,造成铅金属回收率低。据估计,我国90%以上的再生铅企业采用落后的熔炼工艺和设备,有些作坊式的小企业和个体户甚至采用原始的土炉土罐熔炼,还有些再生铅厂采用传统的小反射炉、小鼓风炉和冲天炉炼铅,90%以上的企业没有进行烟尘处理。落后的技术导致废旧蓄电池中的铅金属回收率低,全国每年有大量铅金属在熔炼过程中流失掉。由于废铅酸蓄电池拆解后五分选处理技术,板栅金属和铅膏混炼,合金成分根本没有合理利 用,综合利用率低。

  四是我国废蓄电池回收工作总的说来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混乱状态,多家收购、多管齐下是普遍现象。目前,在中国从事废蓄电池回收的有:供销系统的物资回收公司,物资系统的物资再生利用公司,再生铅生产厂家,蓄电池行业,大量的集体、个体废旧物资收购者。据悉,到目前为止,全国尚无一家专业再生铅企业或蓄电池企业建立了全国性回收网络和地区性回收网络,整个回收工作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同时由于收购渠道多,回收率低,结果造成大型再生铅企业原料不足,设备规模效益难以发挥。那些既小又土的再生铅厂尽管没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却凭借其成本低、经营手段“灵活”而与那些先进的大厂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他们不仅争夺再生铅的原料,使相当一部分蓄电池流到自己手中,而且争夺市场,用廉价的产品抢占再生铅的市场份额。据了解,这些小企业有的连营业执照也没有,偷税漏税严重,不仅仅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严重,而且也扰乱了经济秩序。

  五是硫的回收利用问题,在工艺方面我国大部分再生铅冶炼厂家采用传统的反射炉工艺,少数采用水套炉、鼓风炉和冲天炉熔炼工艺,工艺设备水平较为落后,铅膏中的硫随烟气排入大气中造成严重污染。也有部分厂家对铅膏采用预脱硫,再进行还原熔炼,但采用预脱硫存在流程长,增加了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而对于传统的烧结焙烧—鼓风炉还原炼铅工艺来说,由于烧结温度低,再生铅物料中所含的PbSO4难以分解,硫无法脱除。造成下到工序处理难度也很大,并造成硫的污染。

  废旧铅酸蓄电池自动分离——底吹熔炼再生铅新工艺

  近年来,随着铅精矿资源的日益匮乏,采购难度加大,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和电动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废旧铅酸蓄电池成为一个巨大的可回收再生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先进、环保的再生铅冶炼新工艺势在必行。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卫锋介绍说,为解决再生铅行业的污染问题,促进铅的循环使用,缓解由规模扩张引起的原料紧缺问题,豫光金铅于2004年进行了10万吨再生铅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引进意大利安吉泰科废旧蓄电池CX集成预处理技术,与富氧底吹工艺进行集成创新,实现了利用原生铅已有的工业技术装备,经济环保处理再生铅物料的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了一条具有豫光特色的再生铅与原生铅共产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利用,实现了铅工业的循环发展。今年9月份,该公司再生铅二期工程也顺利投产。

  该工艺分离系统实现了塑料聚丙烯的无铅化分离;板栅铅直接低温熔化、配料熔铸铅基合金;废电解液经过滤,直接进入到原生铅制酸系统中代替工业补水,回收利用加工成工业硫酸;铅膏可与硫化铅精矿、造渣辅料进行配料后直接进行底吹熔炼生产粗铅,整个处理工艺铅回收率高达到97%以上;铅膏中的硫在熔炼系统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采用双转双吸工艺直接生产硫酸,彻底解决了硫对环境的污染,硫利用率达到98%以上,实现硫的高效环保清洁利用。

  该公司科技发展部部长李贵介绍说,该工艺投资省,为传统流程的70%,不到引进工艺的50%。主要是可以合理利用原生铅工业原有的公共工程,如废旧蓄电池在解剖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废酸液直接进入原系统中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无需再建。综合能耗低,利用了原生料铅精矿中的硫,将原生料和再生铅原料铅膏混合进入富氧底吹炉生产,利用纯氧气助燃和硫的自燃,无需消耗燃料,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消耗。环保效果好,硫的综合利用率达99%,利用了既有原生产系统的尾气制酸系统,对再生铅原料熔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回收制酸,二氧化碳排放每立方米只有14毫克,远优于国家标准的850毫克,保证了环保达标。再生铅加工成本低,主要是可以共用大量的环保等公共工程。提高了再生资源利用率,金属回收率高达98%~98.5%,附产品开发了铅锌合金产业,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对于原生铅生产,减轻了原料采购压力,一定意义上保护了宝贵的一次资源。符合国家循环经济的政策 。采用新型工艺路线发展再生铅产业,不但能够很好的解决再生铅工业规模小、耗能高、污染严重、工业技术落后、金属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而且也为原生铅工业部分解决了资源问题,是铅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良好模式。

  再生铅产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会长王恭敏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和组织下,经过近半年多时间,已经完成了《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即将正式颁布实施,同时也配套该规划制定了《再生铜行业准入条件》、《再生铝行业准入条件》和《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正在征求行业内相关规模企业意见和建议,近期我们准备组织有关企业讨论各品种行业准入条件,然后配合《规划》发布实施。

  “十二五”期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围绕《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切实加强行业准入、加快淘汰落后、强化技术改造、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2015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模和产量比重明显提高,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 200万吨,其中再生铜380万吨、再生铝580万吨、再生铅240万吨,行业预处理拆解、熔炼、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对于“十二五”期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重点任务,当然也包括再生铅。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行业集中度,在具有产业基础以及资源优势的地区培育形成若干年利用废旧有色金属5万吨以上生产企业,促进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重点支持安徽、江苏、湖北、山东、河南等地区发展再生铅产业。

  二是促进技术进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重点突破废旧有色金属预处理、熔炼、节能环保领域技术和装备,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生成机理、快速检测和治理技术研究。

  三是依托基础条件好、技术装备先进的重点项目、企业、园区,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支持建设产业化试点示范基地和产业集群,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四是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废旧有色金属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逐步在全国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体系。还有就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淘汰土烧结盘、简易高炉、烧结锅、烧结盘以及直燃煤式反射炉、冲天炉、坩埚炉熔炼等落后再生铅工艺和设备。对于行业准入条件方面,我们主要从生产企业布局、生产规模、工艺和装备、能源消耗及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与社会责任、监督与管理六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标准指标的规定。以再生铅为例,再生铅项目必须依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验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验收、消防验收等制度。新建及改扩建再生铅冶炼能耗应低于130千克标准煤/吨铅,现有再生铅冶炼能耗应低于185千克标准煤/吨铅,电耗低于100千瓦时/吨铅。新建再生铅企业铅的总回收率大于98%,现有再生铅企业铅冶炼回收率大于96%,废水循环利用率大于95%。其他还有一些如环境保护方面的门槛。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公布符合产业准入条件的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名录,实行动态管理,接受社会监督。对已发现的不符合准入条件企业分批在网上公布,限期改造。总的来说,我想通过《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和行业准入的实施,企业的积极参与,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十二五”末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对再生铅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促进铅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铅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卫锋,对再生铅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应把再生铅纳入铅工业进行整体规划考虑,以矿铅冶炼技术的创新,带动再生铅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及规模、装备水平的整体提高,不断提高铅冶炼企业的再生铅原料处理能力占总产能的比例。加大再生铅资源的利用力度,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再生铅的发展,除行业准入条件外,还要充分考虑再生铅的布点、市场、区域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布局,定点处理。

  2.要对技术水平先进、环保好、能耗低、资源利用率高的规模企业和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给予支持,减轻落后企业对这些企业的市场冲击,可以在行业准入、税赋等方面给予临时优惠政策和机制。

  3.国家要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对相关技术研究工作给予资金支持。

  4.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净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

  作者:屈联西 闫乃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再生铅产业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