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8-3 17:49:22

凤尾竹

作者安庆石化 冯进进

    办公室的窗前有一丛凤尾竹。它们虽然不为我所有,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和高度,这样就更适合我对它们的观赏。唐诗云:“山远始为容。”而从美学角度说:“距离产生美”。我已为观赏一处风景也是如此。一年四季,春夏更迭,这丛凤尾竹在我面前浓妆淡抹,展现着容貌。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大地尚未完全苏醒,坚硬的地表之上,泥土在一夜春雨之后,某个地方突然隆起。熟悉这种场景的人都知道,在这高出一截的泥土下面,一个幼小的生命开始要破土而出,接受阳光雨露,承受大自然的幸福与苦难。

    植物的生长,有自己的技巧:有的在你还没来得及细细打量它们的时候,已经机巧地躲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完成了新陈代谢。有的微乎其微,在你抬头的一瞬间发现去年的枯枝已有了绿意。只有竹子生长的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今天你看它有三片叶子贴着地面生长,明天去看它依旧如此,褐色的身体始终在泥土里。差不多一周的时光过去,它们才会高出地面几公分,而褐色的外衣依旧将它们紧紧包裹。

    在夏天,我又看见了另一种景象。经过一个春季的生长,这些新生命和它们的父母已经没有了明显的区别,细条的枝干上,疏疏朗朗的叶子在夏风的拂动下,极力想维护一个区域的清凉,但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它们在给这片泥土带来阴凉的时候,身边的另一片泥土就被完全暴露在烈日之下,极尽其力,最终还是无可奈何。

    还好夏日天气多变,刚才还烈日如火,这一刻却暴雨如注。狭长的叶片在暴雨中随着枝干的舞动而飞舞,雨滴打在上面“沙沙”作响,极目望去,有着“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的凄美的同时,又不失“雨中竹叶含珠泪”的娇媚。

    去年深秋,我看见了窗前凤尾竹的另一种难得的景象。我之所以说“难得”,那是因为我看见一颗凤尾竹开花了。当时我无法相信眼前的这一幕。资料显示,一棵竹子一般要到50—60年才会开花,开完花随即就会死去,最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化感效应”,即一棵竹子开花,一片竹林的竹子都会开花。在我看见眼前这棵竹子开出米黄色的花朵之后,常识告诉我,这片竹林难以生存下去时,奇迹出现了,除了那棵竹子之外,其它的竹子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它们像昔年一样,依旧保持着高昂的精神状态。只不过,去年的落叶似乎比往年要多。一阵晚秋的凉风吹过,起初只有一两片;后来成群结队地飞下一大片,好像谁从空中抛下的花朵。

    竹叶飘落的过程和其他植物落叶的过程完全不一样;如果说,众多植物落叶的过程可以用抛物线描画出来,那竹叶下落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抛物线,也许是因为竹叶过于轻盈的缘故,所以它们飘落的过程带有明显的旋转。

    古人诗云:“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这种描写明显和竹子落叶无关,虽说竹叶轻盈,但极少看见竹叶会远离竹林,这似乎又应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愿。

    然而这一切,对于那些生活在被竹林中的人们而言,恐怕很难感受到这种凄美。因为他们对竹子的观察更多的是仰望,却极少关注上述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前享受竹林的绿荫,站在院里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全貌呢?即便是纵情山水的“竹林七贤”,能做到的只怕也是“梢梢寒叶落,滟滟月波流”,而无法做到占有。艺术自当更不可能被占有或复制。

煤缘 发表于 2017-8-3 22:30:05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煤缘 发表于 2017-8-3 22:30:17

赵老师太给力了!

煤缘 发表于 2017-8-3 22:30:28

向敬业的赵老师学习问好!

宝石花的心 发表于 2017-8-4 14:47:15

谢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羊君 发表于 2017-8-5 09:30:27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的给力支持!

羊君 发表于 2017-8-5 09:30:45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末快乐!

羊君 发表于 2017-8-5 09:30:59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太给力了!赞一个!

羊君 发表于 2017-8-5 09:31:13

回 4楼(宝石花的心) 的帖子

感谢尹老师对专页的支持!问好周末快乐!

听者 发表于 2017-8-5 09:39:05


感谢赵老师分享,问好!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凤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