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缘
作者茂名石化梁燕萍人生有很多神奇的“缘”:生命、事业、爱情、友谊等等,写作和我也是一种缘,但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缘呢?细细品味,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世的缘。
记得有一次,茂石化工会《工人作品》编委组织文友外出采风,走近公司的文学名人如交挚友。当晚的学习交流会由公司工会的张凌云领队主持,全体“文人”围桌而坐,众文友们互相自我介绍,轮到我发言时,心里感觉有点难为情。因为前面自我介绍的文友都是科班出身或专职宣传骨干,唯我是无任何“家底”的最基层的班组一线工人。我在为自己只有高中文化程度感到“自卑”时,却又为能有机会向自己早慕名已久的龙泰良、张亚培、庞远云、陈汝雄等写作大师近距离请教学习,有如“上得一堂课胜读三年书”的感觉;为能有机会向“曾只读其文不熟其人”的文人志士交流学习,心里又万感荣幸。此时,心底好像有一种情愫如泉涌喷。
缘起鼓励
真正能让我动笔写成一篇文章的,应该从2005年说起,2005年9月29日至10月29日正值乙烯建成投产以来第二轮大修。当时,茂名石化公司化工分部的《乙烯简报》从一周一期,增加到每天一期,每个候车站的报纸杂志箱里,每天都能看到大修的新鲜事。害得天生爱瞎想的我,竟异想天开的梦想哪一天也能有自己的“豆腐块”见见报,那朦胧的情愫有时作弄得我心里直痒痒。于是我羞羞涩涩拿了起笔。稿件投出去之后,心里热切地偷偷留意起每一期简报。可是,投出去的稿件往往石沉大海,我就像一只心怀壮志却又永远飞不起的小小鸟儿。
恰逢化工分部电气车间党支部书记吴明树调来我仪表车间担任书记,他非常重视宣传工作。值大修前后,在吴明树书记的倡导下,创办了仪表车间自己的刊物——《仪表大修信息》,为大修中涌现的仪表好人好事鼓与呼,激发全体职工日夜奋战和奋勇争先。他把稿件任务下达到各班组,班长把任务交给了我。大修里的一天,我从现场回来,一眼看见班组门口醒目的地方一连粘贴了好几期《仪表大修信息》,几乎每期都有自己的“豆腐块”,霎时浑身有股暖暖的血液流过。在大修的那段时间里,一次吴书记到班组检查工作,由于他初来乍到,仪表车间17个班组分散全厂各装置角落,车间近两百名职工,他对车间的人和名还对不上号,他特意到检定班向我们班长询问:“哪个是梁燕萍?”吴书记调来仪表车间之前,我早听说他是搞宣传出身的,更有人称赞他为“说、写奇才”。站在他面前,我有点显得怯怯的。而吴书记却笑容可掬地对我说:“你是个才女啊,文章写得很不错,以后要坚持多写。”吴书记一番鼓励的话语,像春雨一般淋在一颗萌动着的种子上,激发我的写作爱好如同幼芽破土而出。
缘起感动
我在仪表车间工作近25年时间里,同事们经常给我的印象是整天忙忙碌碌,甚至有时是汗流浃背,听得最多的话是:“仪表活真多,累得人腰酸背疼的。”特别是2006年参与100万吨乙烯改扩建那段日子,我们几乎是天天加班至晚上十点,每天回到家都已疲惫不堪,即使累得倒在床上,脑海中仍萦绕着白天那些以厂为家、加班加点、奋战一线的同事们身影。刚分配来我车间不到两年的大学生小温在改扩建装置仪表联校期间,其母亲因脑出血病危住院。为了不影响装置开车,小温坚持每天加班奋斗到晚上十点,下班后直奔医院守护病重的母亲。在仪表联校那段时间,他从没请过一天假,也没向任何人提起母亲病危的事情,诉说过半句怨言。像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我经常被感动得眼角湿润,我不忍心这些人和事像流星般从自己的眼底下滑过。我多想拿起我手中的笔为他们写点什么。因而,有关改扩建的感人事迹畅然流淌。
2008年,茂名石化公司上下深化学习先进管理理念,仪表车间主动打开节能减排新思路。车间领导结合专业特点,深入装置现场调研,发现老装置由于长周期运行,发现部分仪表风管接头破裂,调节阀定位器、电磁阀、过滤器减压阀接口漏气,或旧、坏漏气,不但污染环境,还造成仪表风能源浪费。车间从仪表风消漏低价值管理入手,通过一个月查、堵仪表消漏活动,上千万元的成本费用因此被省下。仪表车间干部职工践行精细管理理念,关键是堵住了职工思想的“漏点”。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犹如同事忘我奋战的故事一样感动着我,于是《堵住长漏风 月省千百万》很快挥就而成,这篇文章还获得中石化系统节能征文二等奖。
2009年,车间癌症员工小戴在手术三个月后就主动回到岗位上,这件事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天下午,吴明树书记要我采写他。小戴患病后,治疗费用需32多万元,这笔医疗费用对他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正当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茂名石化化工分部领导带着全体员工的关心和3万的互助款,上门探访。车间领导专程到广州和专家商量治疗方案,到处寻访问药。
一天,妻子告诉小戴,“听说你们班长辞职了,老龙师傅下月就要内退了,车间的人员越来越少,车间主任最近总是愁眉苦脸的。”小戴听后很着急,想了很多,于是他主动提出要回单位上班。“经过三个月的化疗,虽然我身体还很虚弱,但病情稳定。企业这么关爱我,我无以为报。现在班组有困难,我应该尽力为企业干点事。”感动此时悄悄触动了小戴的心灵,他的泪水夺眶而出。他递给我一封亲手写的感谢信,一串串熟悉和不熟悉的单位名称和个人名字映入我眼帘,有好几页纸。小戴接着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企业,以及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他们的名字已经深深铭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的爱心已经全部融化在我的血液里。”采访下来,我几次哽咽,甚至感动泪流满面。当晚我激情澎湃,急书至凌晨三点多,《心灵的感动》出笼了,我多么希望读者的心灵和我一起感同身受。尽管文章揭破了小戴的创伤,但我的心情又是欣慰的。因为无论是深陷绝境的职工,还是身处特困的家庭,茂名石化这个大家庭总能帮他们撑起蔚蓝的天空。
缘起突破
在2007年前,可以说我写的每篇文章仅局限于消息类的小“豆腐块”,对富有思想深度和文学味浓厚的人物通讯、报告文学、评论、散文等文体,可以说是举不起,甚至不敢染指。原因在于自己知识积累少,练笔更少。自愧、自卑、自励……五味杂陈。
吴明树书记自从来到我们车间开始,除了不断鼓励我写作,压任务,还叮嘱我多看书,多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外。而且还给我提供思路,甚至每篇文章如何布局谋篇等等。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写作上有所突破,哪怕横在面前的即使是一片无际无涯的沼泽地,也要铆足劲奋力趟过去。
2007年茂名石化公司第六届运动会,我得到化工分部工会领导钦点,有幸成为运动会三人报道组成员。这可是我的又一个锻炼写作的机会。运动员们内心的复杂甘苦经历、倾力投入的拼搏风采使我感同身受。我多么希望通过我手中的笔记录和回顾这激情燃烧的时段,收藏这份荣光。赛前我精心准备,晚上回家挑灯笔耕。运动会那几天,即使晚上回到家,比赛场上运动员们那顽强拼搏的身影仍在我脑海中不停地闪现。那几天里,做饭时不是忘记放盐,就是把菜炒焦了。洗衣服的时候,不是忘记放洗衣粉,就是漏洗掉几件……盘思写稿就像着了魔一般。《场上队长 灵魂所在》、《一厘米的超越》、《运动场上最可爱的人》、《疯狂夺奖》等有关运动健儿风采的十二篇文章在三天赛程中一气呵成。这些文章在茂名石化乙烯网络版的点击率非常高,我似乎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成就感”。
我的写作经常得到分部党工部宣传科指点和鼓励,特别是吴明树书记对我不留余力的指点,哪怕稿件文理不通,也要不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千斧万凿让其见报。而我,当文章被发表时,那种愉悦远远超越于润笔稿费的感觉,它促使我写作兴致达到连睡觉都把草稿本放枕边,常在半梦半醒中随灵感疾笔的地步。2011年4月中旬,茂石化工会要我采写茂名石化公司劳动模范——化工分部电气车间橡胶班班长钟敏,要写成报告文学。这下可把我难住了,我从未涉及此类文体,无异于赶着鸭子上架。于是,我一边请教吴明树书记,一边用心研究别人的写法,经过近20天的努力,《一名老班长的主人翁本色》熬出来了,《工人作品》几乎全文刊登。见到文章发表的那一刻,感觉不但如释重负,而且为自己的突破和进步多少有点沾沾自喜。
很多时候,当同事神情飞扬将刊登有我文章的报纸、杂志塞在我手中时,我如饮甘饴。只要有任务我都接受,文章几乎都能发表;只要有征文比赛我都参加,每次征文比赛我都能获得好名次。而且闲暇之余,还研究起了散文等文体的写作,对写作兴趣越发浓烈。正是吴明树书记常说的:“写作是一件非常熬人的事,你只要付出了,它不会让你白辛苦的。”到手稿费可换得三五知己清茶几杯,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陶冶人的情趣,让你心中的情感升华。
经过近几年的磨炼,我已成为茂名石化文学协会一员。作为最基层的一员通讯员和文学爱好者,同样肩负着为茂名石化公司发展鼓与呼的使命与责任。我时常细细品味我这份写作情缘,如果没有各位领导、编辑们、文学前辈对我关爱和指导,如果没有吴明树书记的悉心栽培和提供舞台,如果没有《茂石化报》、《乙烯简报》、《工人作品》、《仪表信息》给我提供平台,我的“才气”从何来?指导老师们的一句句关爱、读者的关心支持是我写作的力量源泉。感恩之心常存,我将用我手中的笔,将身边茂石化乙烯职工真实的故事,一个小小的构思,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个小小的片段,变成写作灵感的源泉,继续我的写作情缘。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赵老师太给力了! 祝赵老师周四愉快!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支持!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太给力了!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四快乐! 向敬业的赵老师学习、问好!回 7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五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