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8-12 20:34:00

沙狐

作者西北油田王宪伟

    去轮台廉政基地参观,一路上只听见发动机的轰鸣声,似乎没有尽头,好在油区公路两边随处可见成片的红柳林,不觉得寂寞。快到轮台的一个拐弯处,一只沙狐快速越过土包,跑入红柳丛中不见了,我一下子清醒了。
    前几年,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我喂养过沙狐。

    每天傍晚时分,天空还大亮,沙狐们就出窝觅食。在巡井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沙狐穿过简易公路,到生活区来找肉骨头吃。我上班的混输泵站距离生活区有段距离,也是沙狐的一个觅食点。

    沙狐是灰黄色的,皮毛中略有一些黑色,尖尖的下巴,细细的腰,拖着一条大尾巴。我和工友把剩饭倒在一个塑料盆子里,看着沙狐远远地跑过来,不慌不忙地吃饭。

    有次夜班,发现监视器中狐狸只有黑白两色,有点像黑白电影。两只沙狐一只吃,一只观察,交替掩护。塑料盆旁的沙狐常来,占主位,吃相很豪爽,另一个吃相斯文些。民间传说及书中都记载,狐狸多疑,有成语满腹狐疑,成语狐埋狐搰(hu)更形象,是说狐狸埋了东西不放心,常扒出来看看。

    我在监视器中见过沙狐雪中埋骨头。只见它忙忙碌碌地跑来跑去,一会埋进去、一会再刨开来看看,最后只见雪地上很多趟小脚印,都是五瓣的,拳头大小,像是梅花很好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狐狸被传成狡猾的动物,豺狐之心比喻像豺狼一样凶残,像狐狸一样狡猾;也有的看法是狐狸精惹不得,沾上就晦气,有打不到狐狸惹得一身臊气的说法;被指责为是狐狸精的人,评价一般也不怎么高。

    古人的看法却不同,他们认为狐狸是仁义的动物。有狐死首丘这个成语,首丘是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有比喻游子暮年时思念故乡的。屈原的《九章·涉江》中写到“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中也写到“狐死正丘首,仁也。”

    曾在书中看到,欧美的外国人也喜欢狐狸这种动物,夸奖某某人聪明,会说像他狐狸一样。伊索寓言中有篇《乌鸦和狐狸》,狐狸就是聪明的写照,它通过智慧实现了目的,这也体现了西方文化中鼓励实践、敢于尝试的独创精神。

    不论是内蒙古草原上的中康油田,还是在大漠深处的西北油田,石油工人呵护环境,践行绿色油田建设,实现了开发建设油田和保护碧水蓝天并行不悖,也实现了人和动物和谐共处。


羊君 发表于 2017-8-13 20:24:45

欢迎老师阅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沙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