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兰台洒清香
心系兰台洒清香■王旭红
汉朝时,皇宫内建有藏书的石室,作为中央档案典籍库,称为兰台,由御史中丞管辖,置兰台令史,史官在此修史。后人从此引申,宫廷内的典籍收藏府库、御史台和史官,都曾被称为兰台。
——题记
一大早,清风徐徐,夏日的阳光欢快温情,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甜香。天空瓦蓝瓦蓝,没有一丝云彩,道路两面的庄稼绿得耀眼。乘着轻柔的暖风,我们来到甘肃徽县栗川镇、伏镇村、贺店村档案室。档案室荣誉墙上无一例外全都挂满了荣誉证书,代表着该村镇曾经奋斗的足迹。档案柜里排列着整齐的档案盒。这些档案资料记录了村镇飞速建设发展的历程。
在省特级伏镇村党史馆的玻璃柜里,陈列着骆驼脖子大会战文字资料、大会战使用的背篓、算盘,以及群众曾经戴过的火车头帽子;伏镇村第一部电话,伏镇群众为解放军筹集的军饷;伏镇小学党支部收缴党费用的盒子、使用过的罐子及马灯。每一个物件都刻着历史的沧桑。透过这些色彩陈旧斑驳的物件,我看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那些把生命置之度外的英雄战士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为红色革命立下的不朽功勋。
1938年12月,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伏镇青年山炯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徽县最早的党支部之一——伏镇小学党支部。党组织的建立,给广大伏镇人民带来了希望,她就像星星之火,燃遍陇原大地,指引金徽儿女英勇奋进,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从组织武装斗争到配合迎接解放,从支援抗美援朝到参加土改运动,从组织骆驼脖子大会战到调整产业结构,无不展示了伏镇党支部星星之火燃遍陇原的时代强音。
纵观历史,现在的中国是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代,我们所拥有的盛世,不正是那些革命战士用鲜血换来的吗?而这些物件,都是有生命的,它为红色革命立下汗马功劳。它记载了无数动人篇章,是时代的缩影,让我们心怀感恩缅怀过去。是那些革命同志,是这些珍贵的物件,给我们带来今天的繁荣与和平。
“贺店村在80年代是老先进村,档案室里存有大量党组织事迹档案,该村曾是地下党组织活动最密集的地方,有很多地下党员。中国解放后,因生活紧张,毛主席给全国农民写了一封信,鼓励大家利用空闲地方养猪养鸡,提高生活水平。那时候,中央文件早上下发,不到傍晚村民便已人人知晓。文件从中央到省上到县里再到村里,都要用蜡板来刻。这些珍贵的资料,全部完好地保存在贺店村档案室”。档案局管理股股长给我们讲解着。
走出贺店村档案室,天空明净,慈祥温和的太阳放射出万道金光,照耀着勃勃生机的万物。
走进甘肃宝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档案室,只见档案柜整齐陈列,档案柜上贴着长期、短期、永久等字样,打开一排排灰色档案柜,牛皮纸档案盒齐整整地按编号排着队,盒子上标着机构、期限、年度。随便打开一盒职工管理信息档案,文书右上角盖着期限章。、各分公司的人事,技术,文书等档案分类存放。查阅时,按照电子档案目录索引查出编号,再依编号找出档案柜里的档案原件,方便快捷,一目了然。
宝徽集团下辖的分公司每年都会产生大量文件,而文件变成档案需要12道工序:资料收集、整理、甄别、组卷、编页码、盖章、打目录、归档章、卷内目录、装盒。当文件来到档案员手里,档案员与县级档案管理技术人员加班加点,严守每一道工序,最后存放于档案室。
公司档案员每年接待查档百余人次,查阅档案几百余卷。通过档案管理,解决了企业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以及干部职工办理社保等实际问题,为维护企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档案”在我心里一直是个神圣而神秘的物件,那薄薄的几页纸记录了一个人几十年的工作历程,奖励、荣誉、奋斗的结晶全部浓缩成几页珍贵的文字。而档案管理在我的揣测里是只要保管好就行了。这次的“兰台风采”档案文学创作笔会,彻底颠覆了我对档案管理的粗浅认知,真切地感受到档案对民生的重要性;对历史记录的权威性;对地方文化发展的真实性。档案管理是记载历史,服务现实,放眼未来的工作;是一种地方文化,企业文化,历史见证。档案人藏在神秘的档案背后,不为人知,默默无闻地为档案事业付出,如何不让人钦佩。
档案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它记录了你人生的历程;档案于国于家于企都是重要的,它是真实的记录与呈现,是历史的回望与见证。档案管理工作繁琐、细致、严谨,兰台人为每一份档案的真实与存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们所创造的价值无以比拟。
“兰台”, 台案兰花、高洁清雅。“幽从不盈尺,空谷为谁芳。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兰台人一如这素洁的空谷幽兰,藏在深山不为人知,却清香致远韵味悠长,他们无私淡泊的品德,令世人永远铭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