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夏日
作者 黄龙江 河南石油“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这个一千多年前,盛唐暑热山村中,一羽扇纶巾的少年,潇潇洒洒行吟过夏的事韵,寥寥数语,炎炎之态,乍现在跟前。回首无知年少时节,也没有多熝热,尤其是乡村,被一望无垠的青纱帐包裹着,村子里有高大的刺槐,一叶如华盖的老泡桐,以及被蝉鸣包裹的的白杨树和孩子们泛起潋滟的荷塘,把“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意当做一场打水仗冲散了。
蒲扇、竹床、绳床……这是故乡常见的风情。午后,蝉声此起彼落,蛙鸣也是接二连三,刮嘈与骚动,吃了井水冰面条的男男女女都带着纳凉物品,不约而同小聚在村场的杂木林,各自调侃着特有的村落荤笑话,姑婆婶娘在一起张家长李家短,也有带小孩的小媳妇和未出嫁的俏姑娘,三五成群,在一起叽叽喳喳探讨着女红。几个闲汉,坦胸露乳,肩搭一条湿漉漉的毛巾,围坐在一起玩一种叫“方”的游戏,其实,方并不方,是子平坦的地面用树枝画一个圆圈,里面横竖个五道直线,然后开始各自表摆上两种不同颜色的石块,就像围棋,又不像,这种开发智慧的外圆内方的游戏,是乡村传统智慧的延续,这种游戏还时不时在街头陋巷有老人们在玩。
蒲扇,不贵,除了孩子,大人们几乎人手一把,整个夏日似乎没有离开过,它不但可以摇来清风,而且是驱赶蚊蝇的武器,竹床并不是家家都有,是湖北那边拉过来的,价格不菲,所以,村民们都选择了用碗口粗的洋槐树做的绳床,就是类似马扎的加长版,不铺席子,人就躺在绳织的平面上,上下透气,凉爽透气至极。这个家家户户都有,这是大人的专利。
其实,以前的旧居多半是夯筑的土墙,近一米厚,再强烈的光线,在它面前也是望而却步,冬暖夏凉,这是老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待在高楼大厦和电器视频的包围的环境中,他们找不到安全感了。也许,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变幻里,回归与诗意地居栖也是设计师和开发商考虑的范畴。
乡村夏日,是孩子们最难忘的季节!漫长的暑假,草草完成规定的作业,也没有要帮大人干的农活,就是没完没了在田间地头,上山攀岩,攀树掏鸟蛋,下河捞鱼虾……把整个村子翻腾一遍,夜间在石墙上找蝎子蜈蚣,清晨在林间扑蝉抓蝈蝈……似乎。玩的不亦乐乎!这精神头,是现在孩子们没有过的,对现在网络新闻报道不断发生的溺水悲剧是不是一种嘲弄?
一场暴风雨,就像东坡望湖楼那篇诗句描写的那样惊心动魄,乡村少年就像蜘蛛侠、超人,在大风大雨来临前,奔跑在狂野,御风而行,这种情形,已经不多见了。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孩子们也禁不起这种风吹雨打了。前一段的时间,我夜半被窗台的雨滴惊醒,推窗,月朗星稀。原来是顶层人家的“空调雨”!
旧时的梦是回去不去了,美好的日子总是值得品味的,如今在没有空调就不能度夏的日子里,却想起宋代杨万里的《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在宋词的穿越里,把夏日过得有滋有味,忘记挥汗如雨,听取蛙声入梦境……
欢迎老师阅读!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赵老师太给力了! 祝赵老师周末愉快!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给力支持!辛苦了!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向敬业的白老师学习!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末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