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陪伴 是长情
作者 韩虹 杭州石油岁月,总在不知不自觉光阴中悄悄流逝……
儿子三四岁时,独自奔跑于前,我在后面拎着大包小包,边追赶边喊着:慢点跑,等等妈妈!但其充耳不闻,独自欢快。正当我快追赶上他时,传来了他的哭声,循声而望,这小子果然跑得太快,摔了一跤。终于能慢下来了,我也正可以缓口气走过去,走到他面前,他刚好自个儿爬起来,用那么一点点委屈的小眼神看着我,我蹲下身子问他:知道为什么要慢慢走了吗?知道谁疼了吗?儿子泪汪汪地看着我说:知道了,妈妈疼。我一怔,妈妈疼,是啊,你这一摔,我又多了一种无法释怀。然而,无论我多担心,终会有一天,你将独自前行,而我,只能默默叮咛,所谓陪伴,一路一程,一人一半。
日子过得飞快,去年儿子高考,考到上海,我的老父亲说:还好近,就家门口。今年侄女高考,考到了北京,知道被录取的那天,她居然哭了,我以为是喜极而泣,却不料说是不想去,只因为太远,真正离家万里;而一个上海,一个北京,一个是家门口,一个是万里之外。从此,只能语音视频电话微信,却不再能时常相聚。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的远些,却也矛盾地想着,出去闯一下也好,到时候再回来。孩子们不知道,他们出门的背包里,行囊里,装满了家人的心:爱心,关心,担心......
我的几位朋友,谈到女儿以后出嫁,角色一秒代入,仿佛女儿已经订了婆家,其实各自孩子也就十八九的年龄,此话题一出,必定是群内刷屏,不能嫁太远,不放心,最好近一点,一直到有一个朋友说:不能超出包邮区!大家纷纷赞同,虽为笑谈,却也是世情,电话虽好,解不了思念之情,视频再好,也抵不过一个拥抱的温度。
常说,与父母最好的距离,便是一碗热汤的温度,从自家端着这碗汤到父母家,汤尚且温热,这是汤的温度,也是爱的温度。然这等幸运儿又有几人?夜深人静之时,每每回顾往昔,顿觉不是我跟着父母在走,而是父母,宽容地跟着我在走,我们彼此间的陪伴,是父母离开老家那么多年的成全。我工作落实在外地,隔一段时间回家,父亲早就包好了饺子,那时还没有保温盒,在把饺子盒递给我的同时,不忘一遍遍嘱咐:一定要先热再吃,冷的不能吃。成家后,尚有幼子要照顾,家人上班的上班,退休的父母便整理了简单的衣物,帮着我顾着孩子顾着家。一晃,二十年,这二十年来,我们从未分开过,我偶尔会卑微地祈祷:这样的日子长一点再长一点,长至百年。
曾经蹒跚学步的孩子,如今已长成翩翩少年,不知,他是否还记得,他摔跤的时候,他妈妈会疼?曾经满头黑发的父母,如今几个月就要去染次发,每次染好发都会问我:怎么样?好不好?我总是回答:好啊,简直年轻了十岁!哄得妈妈喜笑颜开,慢慢地,母亲像个老小孩,你一夸,她就无比满足,多夸夸她吧,像我小时候她夸奖我一样,妈妈额头那深深皱纹,走过岁月的痕迹,也印着妈妈曾经的青春。
有时周末难得清闲,却也不免挂念工作,这份陪伴,一如伴侣的忠实,那么多年,日复一日地感觉踏实。忙碌,也是一种幸福,他让我知道,我依然被需要;独处,更是一份心境,品读自省,总能从别人的文章里,寻觅到自己想要成就的样子,那份欣喜,更似吸引,从未见过的人,却说出了自己的心,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闲赋在家,和家人待一处,互不打扰,心却安宁,知道大家都在,于是,心便归落实处,心之所系便是家,我已然安于此处,一杯清茶,一首小曲,一本倾心已久的好书,偶尔从身边走过的家人,这样悠闲的日子虽然不多,但于我,已是非常满足。
总是,在忙碌的时候想空下来陪伴家人,带家人去吃一顿饭,带家人去旅游;也总是在朋友相邀约的时候抱憾地说下次,但下次又下次,不是缺我便是缺他人;但真正闲暇下来,却又哪都不想去,翻翻旧照片,吃一顿父亲烧的菜,看着孩子跟爱人拌嘴,看朋友圈里朋友晒的美食,跟家族群里的亲人一言一语地聊天,便是我最想做的事。
所以,亲爱的,不管你陪着谁,不论谁陪着你,各自天涯,各自欢喜,拥抱不了的温度,为你,心心念念;为你,亦心有所牵! 欢迎老师阅读!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赵老师辛苦了! 问好赵老师!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支持!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给力!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五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