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石化,我来了
作者 张建芳 十建公司我,终于工作了。
7月17日,我成了中石化炼化工程十建公司职工中的一员,我感觉就像刚加入到了一个大家庭,到处是温馨,我也在内心里呼喊了起来:幸福石化,我来了!
来中国石化,是命数,也是幸运。
人们常说,怀念一个地方只是因为怀念那里的人。那么,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喜欢上一个工作单位,也定是因为喜欢上了那里的一群人,和他们创造的独特的交往密码。
说实话,初到公司,我心里是有落差的。
两周入职培训结束以后,大家不得不从窗明几净,遥望岛湾的机关大楼里集体“出走”。有人调侃:“培训一结束,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于是,名字出现在同一张名单上的人,五六个一撮,八九个一队,跟着未曾谋过面的人去了不同的专业分公司。分配工作的神速,让大家都没来得及分享各自的小情绪。而那天,带我们这一队走的人叫张永波,我就这样来到了十建第一安装分公司。
光谷软件园二十二栋楼整个五层是安一的腹地。一大一小的两间办公室,一间会议室,一间水房,两间厕所便是它所有的布局。大家一下子感觉空间局促了许多,似乎走廊里的光线也没有那么明亮和舒服。但很快,这种由外在条件而生发的疏离感被一群人和他们所营造的独特氛围而带来的归属感所取代。
务实和民主是第一安装分公司留给我的初印象。新职工见面会上,各位领导没有架子、形式、客套,也没有大讲特讲,而是像一位老朋友一样与我们谈心和互动,平静地向我们讲述自己的工作成长经历,引导我们少走弯路;耐心地回答每个人提出来的最感兴趣的三个问题,让我们不带疑问、踏踏实实地去项目。“只有把你们最关心、最在意、最想知道的事情讲清楚,我们才能放心地把你们送到项目上去吃苦、去锻炼”。见面会时间不长,却为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也让每个人的头脑更清醒。
“不能整天坐家里听我们这些人讲,去项目上真正地看看吧”。为了让我们在去各自的项目之前有心理准备,公司立马安排我们十一个新人去青岛炼化的一个项目部参观体验。由于没有安保服,大家只能坐在皮卡车里遥望一座又一座叫不出名字的装置。
电缆顺着桥架一股脑伸进白色的电仪集汇间,浓浓的白色水蒸气从炉口突突地喷冒进上空,绿色的风机有节奏地旋转着,让静止的现场画面瞬间动了起来。一根根不同颜色的管道联通了高塔和矮罐,像极了人身体上的一条条大动脉。“绿色管道流的是循环水,蓝色管道通的是工业风,镀锌管道排的是仪表风……”项目上的李哥一边指着装置,一边认真地讲解。“我不想让你们白来,至少能真正地了解一下项目现场的面貌”。为了让我们不虚此行,临走前,项目上的一位大叔翻橱倒柜,好不容易找到一堆厚厚的图纸,跑过来送给我们,“回去多看看,多研究研究,”我知道这是一个前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期盼。
而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命运”可以自己做主。在分公司培训结束以后,大家要被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上。分配之前,我们一直默认,去哪领导说了算,我们只有服从。谁知,领导竟拿着新人名单,挨个询问我们的意愿和想法。“派谁去都是去,让你们自己选择不是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却让我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原来,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表达意愿和被尊重的权利和机会。这种文化让我们觉得,没有什么是不愿讲的、不能讲的和不敢讲的。
讲人情是分公司的另一面。这里的人情不是强关系的依附和复杂化的社交,而是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在意和照顾着新人的内心感受。后来,我才知道,我接触的第一位同事——张永波,是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副部长。一张圆脸,笑起来爱抿着小嘴,眯着双眼,这是他特有的表情包,也是他做HR的杀手锏。他就像一个老大哥一样,带我们坐公交熟悉上下班的路线,为我们改善伙食支招,领我们爬琅琊台放松身心……事无巨细,生怕我们有一点不适应和不融入。
而被分到综合办公室的那天里,我认识了更多这样的同事。
“小张,我打算让你去不同的项目上转一转,亲身感悟一下咱公司的文化。”
“小张,我这有很多藏书,你可以拿去看。要多读书。”
“小张,你的!”桌子上多了一盒沂蒙特产牛肉糁。
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都很照顾我这个新成员的感受,努力将我拽入到他们所生活的大气层,同呼吸,共命运。
我,慢热。但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正在像贝壳一样慢慢张开。
来到中国石化,我很安心、很幸福。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赵老师太给力了! 祝赵老师周末愉快! 祝赵老师周末愉快!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的回帖支持!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辛苦!赞一个!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末快乐!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末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