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体面劳动】袁建新小组:创造性劳动赢得体面与尊严——刘 炬
因厂家设计缺陷和负责设备的技术人员辞职,湘电集团电镀热处理分公司5年前从天津一家企业购置的一台机床一直被闲置。为替厂分忧,53岁的模具高级技工袁建新和另7名一线工人自发组成技术攻关组,利用近两年的业余时间围剿这一大家伙,今年“五一”前夕,他们终于获胜并带着发明的“齿轮同齿定位感应淬火技术”走上第109届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在参展的近600项发明成果中脱颖而出,夺得铜奖袁建新小组:创造性劳动赢得体面与尊严
【创造体面劳动】
■刘 炬
4月29日至5月9日,第109届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列宾竞赛)在巴黎凡尔赛展览馆举行。来自法国、中国、波兰等国家和地区的近600项发明参加了这一活动,堪称世界发明史上一件盛事。由中国发明协会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携带27项发明成果参展。在法国当地时间5月8日19时30分,北京时间5月9日凌晨举行的颁奖仪式上,经过评委会严格的评定,由湘电集团电镀热处理分公司一线工人完成的技术发明“齿轮同齿定位感应淬火技术”项目荣获铜奖,并在巴黎凡尔赛展览馆进行展示。
据了解,中国工人的技术发明成为此次展览会上的亮点。湘电集团的该项发明成果主要适用于电动轮自卸车、风力发电等大型装备上,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工作效率、运行精度高,淬火效果好等特点,属于典型的“两型社会”建设成果。
为了攻克百吨车内齿感应淬火技术瓶颈,电镀热处理分公司53岁的模具高级技工袁建新和另7名一线工人自发组成技术攻关组,每天除了要正常上班完成车间的定量任务外,业务时间他们毫无怨言地在一起琢磨、钻研技术,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历时11个月对因设计缺陷被闲置多年的埋油淬火机床进行改造,通过改造后的机床加工百吨车齿轮,经相关检试验结果表明可大大提高齿轮及百吨车使用寿命,目前,该项技术已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09081452)。
53岁的模具高级技工袁建新,是技术攻关组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没有很高的学历,却是一个被大家公认的“技术多面手”。作为热处理方面的技术牵头人,袁建新带领同事根据机床和百吨车齿轮的需要,从机床的精度、执行机构控制、中频感应淬火器、变压器、汇油排等方面进行改造,并添加了一些机构。
2008年11月,在攻关进入白热化时,袁建新的妻子突患乳腺癌住院。袁师傅既要在单位上班,又要跑医院照顾病中的妻子,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投入课题攻关,他硬是每天往返跑来跑去坚持了一个多月,自己也瘦了好几公斤。当袁建新跟笔者谈起这段经历时,看得出他内心埋着深深的自责,责怪自己一直以来忙于工作,没有给予妻子很多的关心,而妻子却没有一句怨言。每当想起妻子温柔的眼神、坚定的话语和领导的关怀,袁建新就总是勉励自己,一定要好好工作,把内齿卧式埋油淬火机床改造项目顺利攻克。
去年8月,课题攻关进入关键阶段,酷暑天气,工人师傅们在摄氏43度的钢结构厂房里挥汗如雨,进行操作程序控制、工艺参数输入、数据集中调试……高温下的长时间体力与智慧的鏖战,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感应班班长刘崇光几次中暑昏厥过去;负责数据整理分析的青工杨成刚满两岁的小孩患病一个多月里,杨成都没时间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只能委托妻子……
他们的电脑知识比较匮乏,为了发明中的数据采集、编程等,负责设备调试的王伟文硬是花了3个月时间恶补电脑知识,主动到株洲的企业、中南大学等地向有关专家讨教。同时,把厂内退休的热处理高级工程师请到攻关现场,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工人师傅们动手调试数据就达数千组。这期间,他们屡败屡战,愈挫愈勇,没有一人打退堂鼓,没有一人向困难低头!
当“齿轮同齿定位感应淬火技术”带着中国工人创造性劳动的浓郁气息走上国际领奖台时,这些憨厚质朴的工人“老大哥”用自信的笑容,向全世界展现出中国工人的智慧、体面与尊严。 夏老师您辛苦了!!!恭喜各位上稿的老师!!! 祝贺祝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