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9-20 08:30:05

圆锁札记

文\太原石油公司 李强

    高中同学到太原公干,抽空小聚。闲聊中说他孩子今年已是十二岁了,打算在老家举办圆锁宴会,我立即答应他尽可能提前几天回去帮忙。临别时他再次嘱咐:“一定要来,就是想借这个机会大家好好聚聚。”

    “好好聚聚”当然重要,但是对我来说,能够对重新对这一民俗活动做一次全程记录,吸引力更大。

    圆锁实际上算一种成人礼,通常是在周岁12那年举行。意味着十二生肖全过了一遍,从此灵魂完整,脱离蒙昧,正式步入少年时代了,的确值得庆祝。山西十里不同风,相应的庆祝活动可谓花样繁多,且名称也不尽相同。

    大同朔州一带叫“圆锁”或者“开锁”,平遥介休称之为“完十三”,上党地区俗称“圆羊”,还有极少数县域叫“过十五”“过十四”,顾名思义,不同的群体对活动细节和具体年龄点有着独特设置。

    家里有本乾隆版的《大同县志》,其民俗卷详细记载了圆锁的晋北古风。

    古时候雁北人家第一个出生的男孩子,普遍要在满周岁后到寺庙寄养一段时间,称为“寄僧”。仪式为剃发、挂锁。剃发不剃光,后脑勺留少许;挂的锁子也不是真锁头,而是五到七枚铜钱用红线串起。

    寄僧行为可短可长,那绺头发和铜钱锁则必须一直保留到十二岁,届时家人带齐各色贡品回到寺庙,虔诚地剪发、开锁,焚烧红线,打扫庙宇,磕头“还俗”。

    也有给女孩子张罗的,程序基本相同,只不必寄养。有趣的是,十二年后女孩子不叫“还俗”叫“跳墙”,要踩着梯子从庙墙翻出去。

    当然,这套老皇历现如今早就不用了,晋北地区基本上改成了“开锁礼”。

    我第一次见证开锁礼,是给哥哥庆生。那天家里来了好多好多亲戚,数也数不清,有些根本没见过。

    中午开席前有个盛大仪式。

    先是姥姥在门外叫他的名字,他答应一声,缓缓开门走到姥姥面前。姥姥把花里胡哨的硕大面塑圈儿套到他脖子上,又从怀里掏出一束五色线,上面拴着十元钱,也套到他脖子上。接着是姨姨舅舅们依次挂五色线,都拴着钱。母系亲友团都履行完,哥哥笨重地返回屋子里,爸妈帮他一样一样取下来,摆在大桌子上。这时候轮到奶奶出场,也是隔着门喊孙子的大名,哥哥再次应声到位。奶奶给他脖子上挂的是一件亮晶晶的银锁,然后用象征性地打开。此时专门有人亮嗓高喊:“开锁了!”大家欢声雷动。最后由姑姑招呼大家入席开饭。

    哥哥生日在阴历九月,老家天气已经凉透,不适合在院子里摆席,印象中至少办了七八桌,我家摆不下,还借用了左右邻居的房子。

    据说那天爷爷还开了瓶珍藏很久的茅台,不过当时我还无法理解那是什么意思,只是满脑子单纯地想象等上两年我也可以如此荣光。

    然而两年后,我被告知圆锁只给长子设定,其他子弟包括所有女孩子都不能享受,那种失落感至今犹在啊。

    其他地方的圆锁活动没有完整参加过,只有两种留存着难忘的记忆,一个是晋城圆羊,另一个是临汾铁项。

    数年前在晋城,中午吃饭那家饭店有一半被人包场,门口气拱门上写着“庆祝XXX小朋友圆羊”。大厅醒目位置摆着众多面塑,当中间是一个直径半米以上的大面圈儿,很多小羊羔分布其上、其左右,形态各异错落有致相当精美。把生日和羊联系在一起,大概是取义“跪乳之恩”,教育孩子们懂得孝顺的意思吧。

    有个临汾浮山的朋友说他们那里给孩子过十二岁生日颇具神秘色彩,事先请木匠用废弃棺材板上的七颗铁钉,找个星斗满天的深夜,用黑驴蹄子打制成铁项圈儿。生日正午由家中长辈将其套在孩子胸前,然后拿管钳等工具用力绞断。显然这里面隐藏着巫术、星相、尚武精神以及神鬼崇拜等成分,可惜朋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岁月沧桑,许多民俗的起源已无人能解,唯其中满含之祝福与祈愿亘古不变。

煤缘 发表于 2017-9-20 17:28:27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煤缘 发表于 2017-9-20 17:28:37

赵老师辛苦了!

煤缘 发表于 2017-9-20 17:28:44

问好赵老师!

羊君 发表于 2017-9-21 06:42:32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给力支持!

羊君 发表于 2017-9-21 06:42:46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辛苦!赞一个!

羊君 发表于 2017-9-21 06:42:57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四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圆锁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