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9-25 19:58:55

筑梦向家坝

   作者 邹元辉 镇海炼化

    8月初,我在参加云南省全国党报副刊作家的创作活动中,得知次日参观的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水电基地25座水电站中唯一兼顾灌溉功能的超级大坝,也是中国第三大水电站,更是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后,来自浙江的我在敬畏中,自然对位于云南省水富县与四川省宜宾县交界的金沙江下游河段的它有了朦胧的感恩之心。

    当天上午,面包车沿着水富县城沿江公路不急不缓行进,宽敞洁净大街两侧有摆摊商贩,也有匆匆骑车赶路市民,听着各种吆喝声、寒暄声、车铃声、马达声混杂在一起后,我有种说不出来的婉约灵动亲切感。这样一幅温馨、生动、和谐的生活画卷,充满热腾腾生活况味。

    车行一段时间,前方出现一座依托两岸横截江水的庞大建筑物,它与巍峨青山、悠悠白云、树影芳草融合,充满灵秀之气。仰视这座大坝,不由让人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脆弱和微不足道。或许,在历次的江水泛滥中,这里曾有许多人跪伏在两岸青山上。当然,这个膜拜可不是为了求荣华富贵或登科及弟,而是仅仅为求活命在祈祷。可今天,就是他们的后裔,通过智慧与坚韧,在祖国各地修建了令先辈无法想象的水利大工程。

    上山的小山径早已被平整双车道水泥路所替代,莽莽苍苍的树林像是被整编的军队,有序地耸立在公路的两侧,紧密相挨,墨绿的叶子在风的撩拨下不停摇摆,几缕阳光乘机从簇拥而成的绿色隧道缝隙穿过,让人有置身于梵高精心绘制的一幅色彩斑斓油画之中的感觉。顿时连日奔波疲惫尽除,诗意浸染了全身肌肤,涂满了盈盈的情怀。

    下车后,我跟着队伍朝山坡边走去。沿路是一片片舒心的杂陈绿色,各种翠绿、青绿、粉绿、淡绿、草绿、灰绿、墨绿混合一体,泥土与叶苗混合的清鲜沁人心脾。伫立平台,俯视向家坝水电站全貌,逼仄平原和绵延山脉,反而更衬托出水域的空旷和寂寥。剔透晶莹的光照射在绿松石般的江面,折射出丝绸般的银光,似乎在向世人倾诉筑坝后洁净的欣喜。

    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金沙江流急坎陡,江势惊险,航运十分的困难,所以自古就有“翻船沉船人心慌,行船怕进金沙江”之说。但眼前截流后的金沙江,像被驯服的猛兽,没有了急流飞泻、惊涛轰鸣的骇人样子,倒像个温文尔雅、出尘脱俗的处子。有点杭州西湖的意蕴,波澜不惊地倒映着青山,倒映着蓝天,倒映着大坝,静谧得安详而肃穆,甚至还有点虔诚的味道。当然,这种宁静即将被百舸争流的场景所打破,因为向家坝根本不是“拦江虎”,已修建成正在紧张调试升船机工程,日后千吨级船舶只需15分钟就可以安全过坝。望着雄伟大坝,我觉得不论是直抒胸臆,还是委婉传情,都有种不可遏抑的气势和动人心弦的气魄。

    转视坝下宽广清澈的江水,只见它顺着两岸卵石筑就河道,日夜不停、悄无声息地通过正在扩建的水富港,在与横江交汇积攒能量后,飞溅起悦耳的潺潺流水声流向长江,最终消失在百鸟啁啾的山转弯处。据说,向家坝的建成不但防洪效益明显,发电效益显著,航运效益突出,更彻底解决了三峡泥沙淤积的最大心病,使三峡库区入库含沙量比天然状态减少34%以上,防洪作用十分明显。

    仿佛,我依稀看到了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看到了1932年国民政府的《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测勘报告》,看到了1944年美国人潘绥写的《利用美贷款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与清偿贷款方法》的报告,也听到了毛泽东主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更听到了截流大江时发出的震天欢呼声……

    当今的中国人知道筑梦之路艰辛,所以始终以弯腰躬耕的姿势在行进,甚至做好了披荆斩棘的准备。努力的昨天叫苦干,努力的今天叫回报,努力的明天叫发展。一张更加宏伟的蓝图,正在中华大地渐次展开……

羊君 发表于 2017-9-29 08:11:49

欢迎老师阅读!

煤缘 发表于 2017-9-29 15:20:20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

煤缘 发表于 2017-9-29 15:20:30

赵老师太给力了!

煤缘 发表于 2017-9-29 15:20:37

提前祝赵老师双节愉快!

羊君 发表于 2017-9-30 11:20:03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支持!

羊君 发表于 2017-9-30 11:20:20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回帖辛苦!赞一个!

羊君 发表于 2017-9-30 11:20:40

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祝白老师双节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筑梦向家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