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9-29 08:56:53

闲话门槛

    作者 何银基 福建石油

    旧时老屋的每个门框下面都有一块横着的厚木板,那就是门槛。门槛的实际效用是挡雨水的,而过去人认为,门口加个槛,便有了关栏,不仅可以阻挡雨水进入,还可以将地气栏截于屋内,不让其散逸出去。家乡的老屋叫“厝”,最有地方特色的老屋四扇厝、六扇厝、八扇厝的大厅和每个房间都有门槛。我家的老屋虽然只是傍着一栋两进的四扇厝边上的不完整、不规范的半边四扇厝,但每个房间也都少不了门槛。现在城市新建的房屋一般都没有门槛,但许多房屋在装修的时候,会铺一块门槛石,也就是进门地面的那块石头。

    过去,门槛还是地位的象征,地位越高,门槛也就越高,所以当官和有钱人家大门的门槛都比较高。由于门槛承载着这么重要的意义,是不能随意踩踏的,随意踩踏门槛是对主人轻蔑的行为。有些人为了让自己家门槛不坏,家族不败,就将自己家的门槛用铁皮甚至铜片包起来。《红楼梦》里的荣宁二府,还专门修建一座“铁槛寺”,那意思就是要通过铁槛寺来护佑这个钟鸣鼎食的家族门槛永固,富贵永存。不过,这只是他们的主观意愿罢了,还是范成大说得好:“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就是纵有千年不坏的铁门槛,也阻挡不住走向“土馒头”即坟墓的脚步。文学大师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把“铁槛寺”和“馒头庵”放在一起来写,那寓意再明白不过了。

    有的人把门槛当作一个界线。《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贾宝玉过生日,收到妙玉给他的贺帖,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美丽聪颖、才华馥郁,心性高洁、品位高雅的妙玉,一心逃避污浊的俗世而遁入空门,她自诩清高,以“槛外人”来表明自己与俗世划清界线,置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于“门槛”之外。但以“槛”划线,未免过于清高,自然成为世俗难容的孤僻之人。后来,她不幸被入室打劫的贼寇盯上而遭劫,终究逃不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结局。

    门槛延伸出来的还有关卡的意思。就像妙玉纵然一心逃避俗世,但终究难逃俗世给她设下的那道槛。民间有个说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把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年龄说成是难以跨越的“槛”。其实是因为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孟子活了八十四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人们能够活到圣人的年龄就心满意足了,也随时都有逝世的可能性。在社会越来越进步,医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许许多多的人都轻松地跨过这两道“槛”,他们的银发闪烁在广场舞的人群中。大量事实证明把这两个年龄说成“槛”,应该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门槛为何物,但“门槛”还是常被人提起,不过这大多是条件的代名词。每个行业、每个团体都有准入的条件,这个条件就被称为门槛,上学有门槛,入职有门槛,入市也有门槛,门槛无所不在。准入条件高的叫作门槛高,准入条件低的叫作门槛低。就连强盗组织也有门槛,《水浒传》里林冲被逼上梁山,当时梁山的掌门人王伦的准入条件不问武功,不问名气,就要纳投名状,这投名状就是要你提一个人头来,你杀了人,就表明你和合法社会实行了彻底的决裂,就只能在梁山上一条路走到底,这就是对梁山的忠诚之证。今天,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许多门槛高过城墙,让人望而生畏,无数“槛外人”望“门槛”而兴叹。

    在心理学家那里有个门槛效应的概念,意思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的门槛,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低的门槛,在跨过了较低的门槛后,才慢慢地再去跨越较高的门槛,这就是明代洪自诚在《菜根谭》中说的:“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这说明设置门槛要循序渐进。

煤缘 发表于 2017-9-29 14:47:21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

煤缘 发表于 2017-9-29 14:47:30

赵老师太给力了!

煤缘 发表于 2017-9-29 14:47:38

提前祝赵老师双节愉快!

羊君 发表于 2017-9-30 15:54:10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支持!

羊君 发表于 2017-9-30 15:54:36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回帖辛苦!赞一个!

羊君 发表于 2017-9-30 15:54:55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祝白老师双节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闲话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