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9-29 14:23:23

王海雅:花语创世界

来源: 中国妇女报

http://character.workercn.cn/html/files/2017-09/29/20170929110553896427606.jpg

  在首届中国妇女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的赛场上,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发现一位特殊的观摩者。靠着身边的手语翻译,她正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比赛,努力地吸收着赛场上的养分。
  花虽不言,却能通过花语表达寓意。她虽不语,却用花语和这个世界交流。只不过一年时间,王海雅从一个家庭主妇,成为一名女创客,在创业路上辛勤奔忙并迅速成长着。
  变道,为人生“找点意思”出来
  王海雅今年34岁,出生在江苏无锡,天生失聪。2008年,她来到杭州。一次机缘,她认识了同是聋哑人的丈夫,并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安了家。
  无趣、没意思,是王海雅婚后生活的感觉。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再加上与人交流不畅,王海雅干脆当起了家庭主妇。每天接送孩子,做家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导致她的生活圈子极其狭窄,每天面对的就是那么三五个人。
  看似轻松没有压力的生活,却让王海雅心生焦虑:“不行,我得做点什么,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刚巧,余杭区创业帮扶中心在仁和街道开展助老、助幼、助残、助困、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一句试探性的询问,彻底让王海雅的人生轨迹变了道。
  帮扶中心了解了王海雅的情况后,看她会绣十字绣,做事也蛮灵巧,便向区妇联汇报,“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帮助王海雅创业?”
  文化低,没社会工作经验,在如何帮她创业的选项上,大家犯了难。而王海雅也仅是有创业的想法,至于要干什么,她自己也还没想好。
  “我觉得我嫂子很喜欢花,在家就喜欢种些花花草草,再加上她会绣花,看看可不可以开个花店什么的。”王海雅小姑子的一席话,点醒了大家。
  “那就开一家花店吧,试试看。”无趣的人生,突然之间亮了起来。
  创业“小白”学“打虎”
  资金、场地、技术、资源……创业不是过家家,万事俱备都不一定能成功,更何况对一个毫无工作经验的聋哑人。但王海雅在创业这件事上,无比坚定,说干就干!
  去年7月初,巾帼创业帮扶中心将王海雅创业情况正式上报给区妇联,并为她申请了培训补贴,帮她联系插花培训基地和绿化基地,系统地学习插花技巧和颜色搭配。考虑到学习基地与王海雅的家有一些路程,在她学习期间还贴心地为她申请了两个月的生活补贴,共计11500余元。
  老师看不懂王海雅的手语,王海雅有时候也很难理解老师写下来的话,两人间交流不顺畅,就像一个个拦路虎,每天都要遭遇好几遍。
  这让王海雅备受打击,“要放弃吗?”这个念头一闪而过。“我希望给孩子树立一个独立的、能干的妈妈形象 ,我要成为孩子的骄傲。”王海雅重整士气,比往常的学习更加认真。
  别人休息时,她恶补花艺知识;别人刷手机时,她手拿鲜花,琢磨着怎么插花更有艺术性……王海雅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闲娱乐时间,一心扑在花艺上。她总是默默地看着别人的手法和动作,一遍一遍地尝试,争取用最快的时间把手艺学到家。
  仅一年时间,原本什么都不会的“小白”,如今已经熟悉从进货到包装,再到销售的整个流程。
  “花样人生”激发独特魅力
  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王海雅终于学成归来,着手开设名为“花之语”的花店。店面选在哪里?如何进货?如何与客人沟通?王海雅颇有一股“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的劲儿,勇敢地把一个个难题击破。
  其实,王海雅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如何与客人沟通。以往王海雅接触的都是家人和亲朋,对于上门的客人,她压根儿不知道该怎么接待。
  好在互联网时代为王海雅提供了不少便利。无法用语言交流,那就用文字!面对上门来的客人,王海雅首先会用微信加客人好友,然后用微信与客人交流。她热情耐心地与客人交流,真诚地为对方着想,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让客人满意。
  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王海雅也越发忙碌起来,有时候忙到连午饭都忘记吃。放在一年前,这是王海雅想都不敢想的事。
  “我想要一家更大的店面。”王海雅比画着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目前,她正在考虑,结合网络营销,在方便与客户交流的同时,扩展更为广阔的市场。
  今天的王海雅每天快乐地忙活着,用自己辛劳的双手,经营着美丽的“花样人生”,浑身散发着自信的魅力。如果用一种花来寓意自己的人生,她会选择什么花?
  沉思片刻,王海雅比画道:“百合花是美好祝福的象征。它还有一个花语,是具有自制力,能保持不被污染的纯真,也象征着女性的独立与自强!”(记者 姚改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海雅:花语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