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炼钢专家——白海
文章来源:辽宁省总工会白海是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炼钢厂炼钢作业区乙班5#炉炉长。1994年由鞍钢技工学校炼钢专业毕业分配到一炼钢厂,那时的一炼钢还是平炉加模铸的生产工艺,落后的设备和艰苦的体力劳动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老一代炼钢工人的奉献精神、吃苦精神,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一直激励着他、感染着他。1993年底,白海开始毕业实习时,他根本没有把自己当成实习生,和现场的老师傅们一样摸爬滚打在现场,凭借着身体条件好,干起活来也不是太吃力,实习还没有结束,就被破格提拔为二助手。在1997年平改转时,白海担任了一炼钢厂转炉炼钢生产的第一代记录工,很快又被提升到一助手的岗位。2001年初白海又被破格选拔到炉长的岗位。当上炉长以后他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和压力更大了,从当炉长的那天起,他就下定决心干好工作,尽早的掌握转炉炼钢技术,为祖国多炼钢、炼好钢,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无论任何工作他都要认真地去做,在他身上体现一个“钻”字。自己每炼一炉钢都要用自己的小本子记录下来,几年下来已攒成了厚厚的一摞子,而且对自己炼的每一炉钢进行总结、指导操作,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提高很快。他为了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利用倒班的业余时间参加职工大学冶炼专业学习,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不懂的就向老师和师傅们学习请教,使自己技术上成熟的非常快。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2003年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发表的《冶炼重轨钢磷的控制》QC成果获得鞍钢钢铁集团公司一等奖。2005年自己撰写了近6000字的题为《关于提高成份合格率的探讨》的论文,并在的作业区操作论坛会上发表,引起很大反响。他将一炼钢厂所冶炼的钢种按终点控制、脱氧合金化、钢种成份、控制要点等相似的钢种归纳为5类,总结出含ALS的钢种、不含ALS的钢种、中碳钢及高碳钢、超低碳钢和纯净钢等不同的钢种的控制办法,同时总结出了出钢温度对控制成分的影响;出钢口状态、大灌状态对控制成分的影响及出钢下渣对控制成分的影响及相应的变化规律,几年来,白海的成份合格率指标一直遥遥领先,对全厂生产操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他的带领下作业区形成了很好的学习氛围,操作者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使作业区整体操作水平得到提升,成份控制精度提高,操作事故减少,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和提高产量规模创造了条件。
白海有个特点:“勤”,即腿勤、嘴勤。有人这样说:白海在班中精神头特别足,一会儿看废钢情况,一会儿看铁水情况,一会儿又在问值班长浇次情况,做到每炉钢操作心中有数,在生产中是冲能冲得上去,稳能稳得下来的好炉长。
白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细”。除了在冶炼过程中从配料、冶炼的化渣和枪位控制、到钢水成份的控制细心观察外,还对炉体及周围的环境都非常细心观察,注意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有一次在扒炉口、炉皮渣子作业时,他突然发现炉口与底盘之间的缝隙比较大,认为有问题及时的通知有关人员进行检查,结果是炉口与底盘之间的固定螺丝断造成缝隙大,如果发现的不及时,可能会造成水冷炉口脱落,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细”字还体现在对出钢成分的控制上力求精确,就是指在出钢时做到每炉钢都要经过精确的计算加入各种材料,来准确的控制和调整钢水成份,效果非常好。
几年来,他经过细心研究、大胆实践,在装料、造渣、枪位控制、碳温协调、终点吹炼等冶炼操作工艺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创造出“模块化炼钢法”,被鞍钢集团公司命名为先进操作法。“模块化炼钢法”在全厂的应用和推广,对全面完成“调整品种结构,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工作任务,有着重要意义。他是公认的“工人炼钢专家”、炼钢炉长的带头人。2007年,白海荣获鞍钢技术竞赛技术能手称号,被鞍钢集团公司命名为“鞍钢高技能人才标兵”、鞍钢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鞍钢劳动模范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