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10-10 17:56:48

小谈浙帮菜

    文\嘉兴石油分公司蔡小全

    中国的菜系有很多,就像去了国外,白脸高鼻梁的欧洲人会说英国的炸鱼薯条,德国酸菜,俄罗斯腌黄瓜,好像每个地域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对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总结出每个地域独有它特色的菜来。

    不过,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更懂得如何如何利用当地丰饶的物产制作馈赠生活的佳肴。四大菜系只不过是在中国的版图上粗略的划分出来的菜色范畴,落到细处,当然还会有更生动活泼的菜系划分,不过,在浙江,老饕们更愿意呼之为“帮菜”。路走上千里万里,改不了的还是嘴里那根辨识百味的舌头。对家乡美食强烈的归属感,在异域他乡演化成熟,逐渐变成了一种想念,一种宣传它,赞赏它的责任。这种忠诚,不会因为他们返回了家乡而缩减半分,当食客们围成一桌,举杯三盏过后,就会兴味浓厚的谈论起自己家乡的美食,就算“家乡”只不过是相隔20里的邻县。食客们对外介绍自己的美食时,总会自豪的称之为“本帮菜”,当然,也就有了“杭帮菜”,“宁帮菜”,“鄞帮菜”等等。

    浙江的帮菜文化,就是这样,如散落的珍珠,分布在浙江的每一处角落,不可枚举。其中有名的,当属“杭帮菜”、“宁帮菜”、“绍帮菜”。

    杭帮菜历史悠久,早在康有为上述清朝皇帝建议迁都杭州之时,杭州老城的小灶上就热气腾腾地“笃”着东坡肉了,大文豪一时的嘴馋,成就了文人下爨的自由,笔墨挥毫的兴余,又有美食增添了江南文人的雅致。杭州城的这一特点一直被精致地保存着,杭帮菜文化质感的底蕴也一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近代司徒雷登大使在童年的时候就是在炊烟袅袅的杭州老城度过的,据说他能一口气流利地报上几十个菜名,让当时的店小二都赞不绝口,可见杭帮菜在文人之间的影响力之深。

    要说吃的是文化底蕴,那可还要算绍兴一块,女儿红配梅干菜扣肉,是师爷文化留给今天的人们的口福。绍帮菜就是以女儿红的甘冽微咸配以梅干菜扣肉的甜腻酥软为主基调的。就像绍兴人的性格一样,既有梅干菜扣肉的谦和温存,也有女儿红酒般的果敢坚毅。绍帮菜,还有一大特色,就是要品出诗书情怀加入世之理念。绍兴境内丘陵占半,河道纵横,人口密集,能留下来种田的土地所以就是寥寥了,当年鲁迅先生祖上在绍兴也就是40亩水田,高晓松拿这段也是这样谈论:在北方富户看来,也就是个零头。就是这样的人多地少的处境,绍兴读书人们才更加重视“经世致用”的理念,一碟椒盐蚕豆,就是通宵达旦的夜读最好的零食,坚硬的蚕豆,猛嚼方可稀碎,整个头都在用力,自然而然的抵挡了困意的袭扰。绍兴,不光有女儿红,更有状元红,酒和人一样,在时间的醇化下,不断努力,自身的价值才会翻倍的提升。品绍帮菜,关键就在这滋味中品出人生的味道。

    宁帮菜是最具“海味”的浙菜,向着大海讨生活,生活自然就浸润着大海的风味。

    宁帮菜的特点就是海鲜的多样。葱油滩涂鱼,将软滑怪异的小鱼与葱油相结合,这道想也不敢想的食材竟然能变成餐桌上的至宝,唯有真正热爱大海的渔民,才会获取大海真情的馈赠。当然,宁帮菜的看家宝,还是红烧大黄鱼,浓油赤酱里包裹的是唯有宁波海面才出产的大黄鱼,而今大黄鱼已经稀缺,热爱大黄鱼滋味的宁波人,也就将足两的纯金条叫做黄鱼了,可见宁波人对于自家菜系的珍爱。

    浙菜的品系有很多,浙江的山山水水纵横不绝,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划分出不同的区块,而这些勤劳自强的人们,总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他们的美食,真正的浙菜,也只有亲身来品,才能晓得其中的人与菜的故事。

羊君 发表于 2017-10-11 10:39:04

欢迎老师阅读!

煤缘 发表于 2017-10-12 09:50:21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煤缘 发表于 2017-10-12 09:50:36

赵老师辛苦了!

煤缘 发表于 2017-10-12 09:50:47

问好赵老师!

羊君 发表于 2017-10-12 15:29:29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一贯支持!

羊君 发表于 2017-10-12 15:29:43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向敬业的白老师学习!

羊君 发表于 2017-10-12 15:29:55

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四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谈浙帮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