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10-13 08:01:36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怎么穿衣

来源:网易订阅

http://dingyue.nosdn.127.net/jqFjeXGPyS6rKlln4IP0CuBo7Q1KD4AzcLM8eMZ13cpmL1507386331067compressflag.jpg

  Oct.
  7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按照那个样子着装。
  作者丨瓜美将
  理工科博士毕业直接进咨询的,挺多。
  理工科工作了几年再进咨询的,很少。
  做过咨询之后,反过来看当初做工程师的自己,毛病很多,想法很天真。
  如果让我回到当年重来一遍,我觉得自己能混得明白得多。因此觉得有义务说说过来人的经验。若能帮助后来人少走弯路,则我心甚慰。
  我觉得,职场、商科这些东西,自己都没摸爬滚打过、没混出个样儿的“纯理论家”说的话不足信。
  本文不适于想要“岁月静好”者。
  本文更适于相信“不折腾,毋宁死”者。
  言归正传 ——
  假如让我回到当年,我会怎么做个不一样的工程师?
  注:下文所说的“领导”,指的是你的组长,你的部门经理,并不一定是公司大老板。
  - 01 -
  了解公司的业务和财务概况
  我来提几个问题,看看你能回答几个:
  你公司每年的营业额,盈利率是多少?
  你公司的战略是什么?比如求稳还是求增长,求高盈利率还是求高现金流?
  你公司有哪些业务板块?和你有关的板块下有哪些产品?
  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排老几?谁是主要竞争者?
  你公司最近有什么大动作?比如并购了谁,卖掉了谁,进军了什么新领域?
  公司最高管理层有谁,各负责什么,大致经历如何?
  当年工程师的我,头两年都对GE的业务懵懵懂懂,连GE有多大都不知道,也是醉了...
  我觉得,了解这些是好工程师的基本素养。
  可能无法立刻让你加薪,但是:
  一来让你明白你正在研发的项目,在公司全局中的位置。换言之,你的项目甚至你的部门会不会被砍,哪些项目哪些组“有前途” — 有机会就套套近乎嘛。
  二来在关键时刻,你如果能流利地说出:“我们的产品A最近卖得不好,主要因为竞争对手B的新技术C,我们可以如何如何借鉴”,领导和同事会“哇哦” — 明白人在哪里都是稀缺资源。
  怎么找这些信息?
  百度,谷歌,公司财报,再有就是和同事聊天了。
  - 02 -
  抱粗腿,找到力挺你的人
  话糙理不糙。
  从入门工程师升高级工程师、再升到资深工程师,看的是年头,这时还不用抱。
  再往上,别管是工程师这条路,还是管理这条路,要和别人竞争了,谁升都行,那谁升?就得有人能在关键时刻替你说好话 — 这个人就是你的 sponsor。
  Sponsor 一般是你的上级,或者上上级。更高的领导通常和你交集太少了 — 让任正非力挺一个工程师,不太现实嘛。
  Sponsor 看好你,别管是工作能力,是人品,还是投缘。
  Sponsor 和 mentor(导师)是有本质区别的 —— mentor 动嘴皮子为主,sponsor 有具体行动,不仅会给你建议,还会带你参加重要会议让你露脸,会在关键时刻拉你一把。
  怎么能够给自己找个 sponsor ?
  部分靠老天眷顾,部分靠个人努力:目测一下你上面的领导们,哪个你比较欣赏,觉得投脾气,就多多接触嘛。
  领导们可能很忙,一开始没空理你。但是相信我,正常人类都喜欢被人崇敬的感觉。仅仅崇敬、说好话当然是不够的,你的工作能力得够好。
  你还得能帮 sponsor 做事,比如 sponsor 临时需要个文档,抓不到人,可能会问你帮忙;比如 sponsor 想组织个公司活动,可能会问你策划召集一下。
  不是溜须拍马,耍嘴皮子,而是在互相欣赏的基础上,互相帮助,互惠互利。
  觉得 sponsor 啥的太虚伪,太不公平?
  子曰: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早醒悟,早超生。
  - 03 -
  功劳苦劳,升职的愿望,你不说没人知道
  我的意思是:“所有人都看到我出色的工作了,时候到了领导自然会提拔我的” — 这种想法很危险。
  在你能控制自己命运的时候,何必把它交给偶然?
  我之前写过的亲身经历:
  我升职项目经理比正常的节奏快了几个月。并不是领导主动赏识我,觉得“哎嘛,这位同志干得很好,我太想嘉奖她了,怎么办呢?给她提前升职吧。”醒醒吧。提前升职是我主动找领导谈的,而且挑了一个有利的时间点,再加上我确实干得不错。
  做咨询时听过这么一句话:do great work and then talk about it.做出卓越的成绩,然后不停地讲述之。
  说话当然要讲究技巧,肯定不能在茶水间抓住领导:“我跟您说说我有多厉害吧。”相信你不会这么缺心眼的。要把信息融入到正常的人类对话中。
  和领导套近乎太难?没事儿主动找领导谈谈心,聊聊梦想嘛。
  - 04 -
  干活要走心,走脑
  质量就是生命。说烂俗点,要有匠人精神。
  用我姥姥的话讲,“你这是糊弄鬼子哪”。
  大到数据是否前后一致。
  小到是否所有PPT页上都有页码。
  一个简单的评判标准:
  假如你是这活儿的甲方,是接收这份数据、这份报告的人,你能接受这个质量么?
  换位思考,有奇效。
  - 05 -
  请务必重视PPT
  工程师的我要是明白这两件事,就好了。
  一来,工程师的我曾经非常鄙视PPT:我的时间应该花在干活儿上,而不是做PPT,给领导汇报,申请经费上。
  后来做咨询,换成了领导的视角:公司花钱养着工程师,当然得知道你们每天干啥,当然有权决定你们干啥。
  不争谁错谁对哈,只想说:换位思考,有奇效。
  我当时对PPT、汇报这些,是能糊弄就糊弄,觉得分分钟都是在浪费时间,恨不能继续做我的实验,算我的模型。
  傻得冒泡儿。
  怎么让别人了解你的项目有多重要?
  怎么让别人知道你解决了多少难题?
  PPT是最好的工具。
  你的工作很复杂,高度专业化,你很反感外行提傻问题,瞎指挥。我懂。
  但恕我直言,公司给你工资不是让你自嗨的。把你复杂的工作给公司里的外行讲明白了,是你的分内职责。尤其当这个外行是你的领导的时候。
  二来,怎样才能做出好的PPT?
  做咨询,没日没夜地做了三年半PPT之后,我觉得在这三个层面都好,就是好的PPT:
  1. 也是最重要的,得有个清晰的、有逻辑的、还有起承转合的故事框架,常说的storyline。比如,我可以干巴巴地罗列我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我也可以讲个故事:“我负责研发的这个部件,与上一代相比,主要优势在 xxx,相应的参数是 xxx。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参数确实优于上一代,而且数值模拟也得出一样结论。”前者,听报告的人还是一头雾水;后者,听报告的人会得到明确的信息,“哦,她这个项目做得不错,数据很有力”。
  2. 对每张PPT,要选最恰当的图表,来展示数据 — 把Excel表格直接复制粘贴,太糊弄了。有很多教你如何用图表说话的文章,诸君可以找找看。
  3. 细节,细节,细节。比如我此处编号用了 i-iii,为了不和大编号1-10冲突。
  - 06 -
  开会时一定一定要发言
  当初我们实验室十来个人,每两周开一次会,我时常在整个会议中不发一言。
  大领导每年来我们实验室视察两次,和大家开会交流,我仍极少发言。
  害羞,胆怯,再加上“我没啥值得一说的”,“我要说的,别人都已经知道了”这类想法。
  开会时一定要发言。每次开会都是你展示自己的机会。发言了,才谈得上存在感。
  并非外向型的人,才在会议上频繁发言。误解。我时至今日仍然是内向型,但在会议上,如果有必要,我可以变得张牙舞爪的。
  怎么练?简单:给自己定下硬指标,每次开会必须至少发言一次。
  我引用麦肯锡德国一个传奇般女性资深合伙人说过的话,大意是:“做为一个新人,你必须在每次开会都发言。我不管你说什么,但是你必须说,哪怕只是总结提炼别人说过的话。”
  - 07 -
  永远别不懂装懂
  子曰:不耻下问。
  我最烦不懂装懂的人(和说我长得不好看的人)。
  大家都不傻,装逼是很容易被识破的。
  工程师的我没这个毛病,写在这里为了强调一下。
  甚至,我能够进 GE,还托了不装X的福:当初 GE 面试我的人,后来跟我说,他们问了个技术问题,估计我肯定不知道,结果我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不知道,并没有瞎编乱造,是我的重要加分项。
  展现自己不懂,甚至展现自己的弱点,反而能使你看起来更真实、更像个人。
  - 08 -
  说话精简,到点儿上
  啰啰嗦嗦,说了半天,还不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 会让领导和同事很快失去耐心。
  这事儿可以练,应该有不少相关的书。说话精简,是思路清晰的体现。所以,你练的其实不是语言艺术,而是思维能力。
  大法一旦练成,有副作用:和正常人聊天时,会耐心不足,总试图帮对方总结归纳,没朋友啊……
  - 09 -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怎么穿衣
  没办法给出个整齐划一的工程师着装指南:从硅谷范儿,到德国老牌企业范儿,天差地别。前者背心裤衩,后者衬衣西裤。
  我觉着,基本原则是:你的着装不要鹤立鸡群,而是要“鸭立鸡群” — 在同事中并不突兀,但是又高那么一点点。
  我在 GE 时,某天穿着运动衣登山鞋就去上班了。被领导好心地叫去办公室谈心,他说的话我至今记得:Dress like the person you want to be.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按照那个样子着装。
  工程师通常实在懒得在着装上费心思,试试这个小技巧:
  看你的上一级领导怎么穿,也穿成那个风格,可以考虑稍降一点档次。
  多嘴嘱咐一句:最好别和领导撞衫……
  - 10 -
  别说“我能力不足”这类话
  学理工科的,常有谦虚过度的倾向。
  举个我见到的例子:
  很能干的一个人,某次开会,汇报他的项目进展,领导也在场。他的实验遇到点挑战,正在攻关,介绍完情况后,他说“可能是我能力不足,还没解决这个问题”。
  这句前缀“可能是我能力不足”,纯属多余。
  完全可以换个说法:“除了已介绍的,我还在联合咱们的首席工程师xx,寻求更多解决方案。”
  领导并不了解你工作的细节。但是你自己都说自己“能力不足"了,那可能就真的不足了吧?
  一次两次这么说,也就罢了。要是习惯性地加这么个前缀,你“能力不足”的形象可能就被你自己这么树立了。
  如上所说,不要不懂装懂,要勇于承认“我不知道”。但是别说“我能力不足”,尤其是你明摆着工作出色的时候。
  最后几句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十条太细碎,那你记住这背后的指导思想,然后自由发挥就行了:
  决定你是否加薪,多快升职的,是你的领导;
  你的领导作出判断,一是靠和你直接打交道,二是靠从别人那里听到的二手消息,也就是你在同事中的“名声”;
  领导和同事一开始并不了解你,他们通过什么渐渐了解你呢?
  不外乎:你工作的质量,你说的话,你的外表,诸如此类。
  换句话说,你在领导心中的形象,完全是你自己树立的。
  如果想要领导把你和“有勇有谋,值得信任,不提拔简直对不起良心”联系起来,你想想,该怎么做?
  我并不是要你改变性格,而是要你改变一些习惯。我也并不是要你虚伪,而是要你有选择地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煤缘 发表于 2017-10-13 17:09:55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煤缘 发表于 2017-10-13 17:10:05

赵老师辛苦了!

煤缘 发表于 2017-10-13 17:10:12

问好赵老师!

羊君 发表于 2017-10-14 13:54:30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支持!

羊君 发表于 2017-10-14 13:54:43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给力!

羊君 发表于 2017-10-14 13:54:56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末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怎么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