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菜拖黄鱼
文\嘉兴石油分公司蔡小全但凡在祖国一隅能得以成就的邦菜,历数它的沿革,多半与他的商帮是分不开的。甬菜也不例外,早在清代,隔着杭州湾的宁波人就划船运货,在老上海城的小北门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会公馆,四明会馆。
四明会馆最初就是作敦实乡谊,接纳同邦之用。这座清代的会馆,流传下来的甬邦菜大大小小不下150道,其中最具宁波风味的,还要数“苔菜拖黄鱼”。
苔菜拖黄鱼是一道成型于清末的名菜,而旧时,给菜命名也是雅致的文化人要做的功夫,尤其是诗书遍地的两江地区,文绉绉的秀才来到上海赶考,落脚在同乡的会馆里,贩盐贸丝的宁波人财足物丰,一道道珍馐端上桌,秀才们比拼的就是自己肚内的才华,好比猪舌,北方人称猪口条,到了南方秀才们的口里,那就叫做“门腔”,生煎到了南方就被雅致地称之为“锅贴”。当然,这只是在一个侧面说明南方人对于食物“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态度,文化人总是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尽可能的装饰生活的每一处角落。
苔菜拖黄鱼,与上面列举的繁复晦涩的菜名取法似乎有所不同,那么,古人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先从这道菜的外观上来说,成品的苔菜拖黄鱼是一条条金黄油光的小黄鱼外裹翠绿颗粒的苔菜制成的,个头不大,只有成人食指一般长短。从外观上看,重在外层松脆金黄的炸衣,因黄鱼下油前要经裹粉蘸染,厨师手提鱼尾来回拖动,所以“拖”字符合做菜要领;炸衣包裹,黄鱼安然在内,表示富贵安泰。又因苔菜是宁波沿海特产,故暗含有宁波家乡之意,拖字展现海上行舟顺利之意,黄鱼则是功成名就显耀的象征,所以,整道菜名的含义就是,顺利地从家乡过杭州湾而来,安全地考取功名。
有此含义,难怪这道甬邦菜经历百年仍然食客不绝。
制作苔菜拖黄鱼,需要将新鲜艳黄的黄鱼洗净,掐头去尾,功力深厚的大师傅操刀,在寸长的黄鱼身上剔骨取肉,再用精制面粉和宁波特有的苔菜粉作料,勾调作糊状,将鱼肉挂糊,入锅炸至微黄即可。
说来惭愧,我既不是住在松江城里的上海老户,也不是住在宁波海边的阿叔,而是夹在两者当中的平湖“宁”(平湖方言:人),第一次认识苔菜拖黄鱼还是我读小学三年级,因为三年级是地方文化教育的开教第一年,学校都会下发一本印刷工整的自制教材,苔菜拖黄鱼是介绍宁波地区的第三篇,当时就对教材里黑白的图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三年前,因为参加一场百年冥寿的祭祀法式,才匆匆跨过杭州湾,得以见到这道相遇已有20多年的名菜。
菜的味道我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那也不重要;苔菜我长到这岁数,也没见过到底是何形状,那也不怎么重要,唯一纪念的,是当初捧起书本来第一眼看见的心情和真正桌上见到此物的心情,还是差不多,我想,这就够了。
我很感激,虽然跨海大桥连接起两个城市,我住的小镇和吃的苔菜拖黄鱼的地点分别位于大桥的两堍,但两地能相安无事,这道菜没有在我静静生活的那20几年间进入我的生活,这才是最美的滋味吧。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赵老师太给力了! 祝赵老师周未愉快!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支持!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给力!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一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