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的父亲
首页/每日好诗放羊的父亲
作者: 荒原狼 2016年11月10日
说是荒废的林场,散碎的
瓦砾间,还有生命的绿色探出头颅
说是板结的土地,贫血的
坷垃里,还有犁铧的光芒蘸着露水
站在昨日草场,率领一群饥饿的羔羊
空旷的风吹落你头上的草屑
说是寂静的中午,天空却缓缓
落下雨来。河水开满银色的骨朵
长翅膀的鱼在浪花上把自己唤成鸟鸣
说是松树和杉树在孤独中自生自灭
说是季节变凉,像寂静里的回声
阳光却在避雨的蛙声里获得了温暖
带走所有你的羔羊,我的父亲
孤独生长的蒿草承担了命运的天空
倒伏风中的万物已经做好回家的准备
洁身自好的云朵为你点灼烟卷
趁着脚下的黄昏还在,握紧你的鞭子
你看,一簇鲜蘑举起大地炊烟
点评(1):
诗歌是一种慢(臧棣语),也是一种生活节奏和情感的开启方式。在《放羊的父亲》文本中,诗人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刻意绕开父亲这一主角,将镜头缓慢推向身后的场景,诗人运用蒙太奇手法,将时间和空间碎片进行交互转换,色彩鲜明,意象迭加,形成强烈的反差感,让人很容易进入诗人精心设计的乡村草场画卷。
父亲的出场波澜不惊,没有高亢吆喝,没有挥舞羊鞭,甚至没有一个华丽词语,他仅仅是一个与草场与羔羊打交道的淳朴农人,一个“抽着烟卷”、“握紧鞭子”、在“黄昏”“雨中”“炊烟”升起时回家的老人形象,在前面恢宏的场景里,他的身影显得有些落寞和孤单。
“带走所有你的羔羊,我的父亲”,祈使句的表达方使,使诗人作为旁观者角度,更能窥测到父亲的举止和周边的环境。“孤独生长的蒿草承担了命运的天空”,在这里,诗人眼中的“蒿草”,不再是简单的景物,而被赋予更多的喻意和指代。“蒿草”一方面可以喂养羔羊,另一方面却又承担起“命运的天空”,这有着“奉献”和“担当”双重身份的“蒿草”精神,使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正如《诗经?小雅?蓼莪》所言: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巧合的是,两者都是通过“蒿草”这一卑微事物的描写,进而延伸到赞美那些像“蒿草”一样的父亲,在生活大境况下的孤独、艰辛和不易。
纵观全诗,行文流畅,节奏明快,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感,对父亲描写,虽然寥寥几笔,却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若说不足,则是前部分的描写略显冗长,若再精炼一些会更好。( 点评网友:冷麾 )
点击此处进入点评网友个人主页
点评(2):
这是一首描写人物的诗歌。现代诗写人物,非常难,鲜有成功者。因为现代诗写人往往用散文的思维,用散文的结构,结果写成了散文。这首写父亲的诗,避免了散文的思维和结构,巧妙地用“说是”引领全诗,把散文的思维完全逐出。“说是”成为一种过滤生活的手段。这是父亲的口吻,是一个父亲在向儿子讲述他放羊过程中的得意。这是父亲的心灵所感,是父亲在放羊过程中的深沉的认“知”。这正是“散文所不能表现的思想”(纪弦语)。
儿子在聆听。读者也在聆听。在聆听中感受着诗美。 诗的第一节,用“说是”领起,引出两个意象:“荒废的林场”,“散碎的瓦砾间”。这是父亲放羊的地方。“还有生命的绿色探出头颅”把小草写活了,把荒凉的现实赋予了生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如果写成“还有茂盛的青草”,就索然无味了。第二个“说是”讲述的是“板结的土地”,“贫血的坷垃”,紧承前面的“荒凉”。“贫血的坷垃”比喻新鲜,这是现代诗的语言。
“还有犁铧的光芒蘸着露水”,这是让父亲感到欣慰的,这个意象,闪耀着光,犁铧的光和露水的光,充满泥土的气息,完全是父亲的感觉。如果写成“有人在犁地”之类,就是散文的思维了。接下来,用“羔羊”点出父亲的活动,照应诗题。“率领一群饥饿的羔羊/空旷的风吹落你头上的草屑”,写出了父亲将军般的感觉。“率领”,这个普通的词语使放羊具有了诗意,使父亲的形象顿然高大,而“放牧”是散文的语言。
第二节全是写景。先写雨景,后写树木。中午下一场雨,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写起来很容易滑入散文。诗人用意象,“河水开满银色的骨朵/长翅膀的鱼在浪花上把自己唤成鸟鸣”,这些意象是新鲜的,活泼的。这是诗意的雨。“松树”“杉树”里注入了父亲的感受,父亲是孤独的。但是他的内心依然充满了阳光。“阳光却在避雨的蛙声里获得了温暖”,既照应了雨,又鼓舞人心,比写成“阳光是温暖的”要漂亮百倍。
以上两节,用五个“说是”,构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诗意叙述。很显然,这种复叠句式,是对《诗经》重章叠句的现代继承。这样的形式,在叙述中是经济的。华兹华斯说:“诗起于沉静中回味得来的情绪。”五个“说是”就是父亲回味放羊得来的情绪,所以是美的。 第三节写父亲回家。突然转变成儿子的口吻。这个转变有点出人意料。但是,转得好,形成跌宕,比一直让父亲讲述好。顾随在讲古典诗歌时说,“诗最忌平铺直叙”。
转变为让儿子叙述,既有儿子对父亲的关怀,又有儿子对父亲的赞美,使诗歌的情感得到深化,父亲的形象得到升华。“孤独生长的蒿草承担了命运的天空”,写出了父亲的作用和力量。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是全家的顶梁柱。如果写成“父亲是全家的顶梁柱”就大煞风景了,语言里完全没有了空隙。简政珍在《台湾现代诗美学》中说,“没有空隙,也就没有诗”。“诗的语言是一种沉默,由于沉默,诗中充满空隙”。
“握紧你的鞭子”是一个牧羊人的形象,更是儿子对父亲的精神支持。诗歌的结尾,出神入化。诗人没有写成天黑赶快回家之类的,而是“你看,一簇鲜蘑举起大地炊烟”。这又是对传统诗歌以景结情手法的继承。“鲜蘑”的意象是鲜明的,是温暖的,又充满力量,所以令人眼前一亮,惊喜万分。 全诗集中了父亲放羊的一天时间,从开始到中午到黄昏。叙述是诗化的。两次叙述角度的转换,完成了对放羊的父亲的整体刻画。
诗歌以写景为主,人物退后,对虚实的处理恰到好处,使父亲的形象凸显了出来。另外,全诗三节,每节六行,排列大致整齐,具有一定的形式美。(点评网友:孟未了)
点击此处进入点评网友个人主页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曹宇翔 耿占春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莫真宝谭五昌 唐翰存唐诗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杨克 杨庆祥 杨墅 余怒 臧棣 张清华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