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68 发表于 2017-10-17 02:08:11

夜观南湖

首页/每日好诗
夜观南湖
作者: 牟才 2016年11月07日


黑水粼粼,漫过我的脚踵,

收拢亲密的王国。你在迟疑的那刻,
我无法辨明夜与水。你与我,
每一步都踏在猜忌的水藻上,
旋转与进退之间,
就从老码头走到了新码头。
身体早已俯入湖水,
我随黑而上,像蝙蝠飞,
你随黑而下,像白猫穿过梅林。
指出那些神秘的坡角——
神秘有时也称作痛苦,
如偶然的骤停和必然的战栗之中,
没有一种爱指向逃避。
在木坞上,一颗锚被废弃,
石子上生出水纹,湿漉漉的绿色和泪。
像冰川破碎,像
不曾遇见悔恨和沉默的交谈,
像驯鹿般,我们行走,
并不为了愧疚而敏捷,
并不为了生存而雕琢,
并不为了欢歌而僵硬。
只要我们逐一垂下耳朵,
再听一听湖水的尖叫,
黑暗中的人便可以停下,
默许雨的间断打破冗余的暧昧。
2015-2-22



点评:
这首诗写的应该是与恋慕的异性之间一种暧昧的、得不到呼应的情感,以及由此引起的痛苦体验。它的巧妙之处在于,在书写这种情感与体验时,语言介于吐露和隐藏之间,而这种语言方式,与它所书写的情感状态之间恰好构成了有意味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勾勒出这诗里写到的场景——在夜晚的湖边散步,小雨似有若无时下时歇,正如两人的交谈不断地陷入沉默;但它却并不呈现具体的情节,需要读者自己用想象去填充。

作者很善于运用暗示性的意象,比如,“我随黑而上,像蝙蝠飞/你随黑而下,像白猫穿过梅林”这两行,在两个前半句里暗示了两人情感的隔膜与心灵的歧途,而蝙蝠的喻象,给人一种盲目而急切地寻索与挣扎之感,白猫穿过梅林的形象,则显得神秘、优雅、机敏而冷漠,传达出闪躲和隐匿的姿态。由是,这一情境中双方各自的情态都含蓄而准确地表现出来了。同样,“在木坞上”以下两行,被废弃的“锚”和石子的“泪”两个意象,也把“我”的情感无所止依的伤感点染出来。而且,这些意象,不管它是源于作者实际经验的场景或是出自想象,都与这首诗的整体情境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

诗中所写的是一种对人的青年时期而言很强烈深刻的情感体验,但作者用了平静而克制的语调来写,只在某些地方,如“湖水的尖叫”一语里,透露出他情感的激烈。这种对语言收放自如的控制力是这首抒情诗很出彩的地方,另外,它也有非常好的语感,在散文化的自然节奏中富于顿挫和变化,细细辩听时还会发现由“水”“飞”“泪”“碎”“昧”遥遥形成的并不刻意的尾韵所增强的音乐性。
特邀点评:冷霜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曹宇翔 耿占春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莫真宝谭五昌 唐翰存唐诗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杨克 杨庆祥 杨墅 余怒 臧棣 张清华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夜观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