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68 发表于 2017-10-17 02:09:02

史蒂文斯的名言。或诡辩者

首页/每日好诗
史蒂文斯的名言。或诡辩者
作者: 于贵锋 2016年11月03日



飞去又飞回,这是鸽子的长处,也是短处。
难题让诗歌与哲学不停地在月亮的厨柜里互换着身体。
像梦和垃圾的制造者,像解决不了自己问题的人类。
发明一句名言,比如,“时代是一个鸽子窝”,也没有用。
你不能让清澈的眼睛流下混浊的泪水:“瞧,内心已被冲洗”。

飞去又飞回,如同一种未经选择的生活,依然在继续
依然在从自己的角度,小心翼翼接近并观察着。
但从来不是,它们从来没想过要成为人类。
让它们还是那么清澈吧,像懂得休息和飞翔的影子。
别逼迫它们毁灭自己,飞向人间的大火。
别逼迫它们计算人脑中的蜘蛛网到底有多长、多重。

学会在黑暗中群居,也学会在明亮里独处
这不仅是鸽子的启示,虽然有时候
人类希望鸽群中的一个,或几个,扮演先知

“善待异类”,先知已经说了
“但这是鸽子,不是先知”,人类像一个诡辩者
像一只能够用翅膀制造出巨大阴影的鹰
他为自己发明了许多语言与逻辑,并谎称懂鸽语
他更愿意在他们自己中间指定先知,并说鸽子已一致同意

“世界都能够翻译,还有什么翻译不了。”
他边翻着风边藏起一个秘密:先知在影子的循环中转生
而生命无法转身,它随着寄居的躯体,生长或萎缩,狼奔豕突
它一直不习惯那根竖在眼前的逻辑的脊梁
2016.10


点评


   用传统的反映论来读这首诗,会读得一头雾水,感到晦涩极了。传统的反映论认为,诗歌是生活的反映,生活里有什么,诗歌就写什么,还要“卒章显其志”。作为白话新诗的第一个尝试者,胡适曾经把新诗定位为“明白清楚的诗”(周策纵语),走的也是反映论的路子。实践证明,这种“明白清楚”的白话新诗遭到读者的唾弃。巧的是,胡适也有一首写鸽子的新诗,题目就是《鸽子》,为便于比较,录于下:


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胡适写鸽子,完全是生活中的鸽子,一点都不走样。这样的新诗,完全是反映“鸽子”的,没有新意,没有深意,没有多意,没有诗味,不美,所以这样的新诗引不起读者的兴趣。

《史蒂文斯的名言。或诡辩者》这首诗的主体意象是鸽子,是经过诗人“观照”之后的鸽子,这个意象里重叠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全诗用鸽子表现对社会的思索,对人生的感受。这种思索和感受是哲学的,更是诗化的。诗歌不是理论论述,而是意象呈现。诗开笔就呈现出鸽子的动态特征是:“飞去又飞回”。这是每一个人都熟悉的,但紧接着就推向深入:“这是鸽子的长处,也是短处”。这一“长”一“短”的对比,耐人寻味。

诗人把想象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直指人类,“像梦和垃圾的制造者,像解决不了自己问题的人类。”,这种反讽,让读者感受到鸽子是纯洁的。鸽子的眼睛都是清澈的。第二节又用“飞去又飞回”,形成一种旋律,抒发着鸽子的自由。这种自由是纯天然的,丝毫不夹杂名利的困扰。谁不向往这种完全的自由呢?两个“别逼迫”让人感同身受。台湾诗评家简政珍认为,“诗在现实的虚实中穿梭,诗也在日常的逻辑里拉扯”。

所以诗人承上写下:“学会在黑暗中群居,也学会在明亮里独处”。这是两个闪光的诗句,直指鸽心,直击人心。接下来,诗歌转入“鸽子”的另一层含义:被人类安排做“先知”。“扮演”一词,意味深长。通过对“先知”的意象展现,人类的诡辩特性何其鲜明。我认为诗歌的后半部分,还需要锤炼。无论意象,还是节奏,都需要锤炼。好诗在语言上要美,不但意象美,还要声音美。现代诗为自由而走向极端,最大的失败是为自由而抛弃了声乐美。 (点评网友:孟未了)

点击此处进入点评网友个人主页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曹宇翔 耿占春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莫真宝谭五昌 唐翰存唐诗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杨克 杨庆祥 杨墅 余怒 臧棣 张清华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蒂文斯的名言。或诡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