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 发表于 2007-12-30 20:32:06

矢志读书的典范

矢志读书的典范

    毛泽东同志早年读过的书,上面朱墨纷呈,圈点密布。他在青年时代有听课笔记、读书笔记、选抄全文的笔记和摘录精要的笔记等,不到五年,他的读书笔记本就有几网兜。他对那些自己特别喜爱的书,不仅一读再读,而且每读一次都要做一次笔记。如德国鲍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一书,原文10万字左右,毛泽东写的笔记就有12000字之多,而且在原书的天头、地脚、旁空、行间所作的批注,还不算在内。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日理万机的时刻,仍挤时间读书。1956年夏天,毛泽东到全国闻名的“火炉”武汉视察。一天,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他要到长江去游泳。下水前,保健医生叮嘱他做做准备工作。他在伸臂蹬脚、舒筋活骨的同时,翻开随身携带的《宋词选》,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吟诵起苏轼的《赤壁怀古》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主席,一心不可二用呀!”保健医生说。
    “这叫做同时并举。”毛泽东笑道。
   直到把这首宋词吟诵完,毛泽东才一头扎进滚滚的江水中。
    游泳完毕,稍事休息,毛泽东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晚饭后,他在江边散了一会儿步,回到屋里又拿起了一本线装书。由于古籍书的字体繁而形小,他那上了年纪的眼睛越看越吃力。在他的吩咐下,身边工作人员把小灯泡换成一盏200瓦的。保健医生看见毛泽东全身大汗淋漓,汗水从额头上顺着面颊直往下淌,急忙递上一块湿毛巾,毛泽东“唔……”了几声,这才从古籍书中抬起头来,接过毛巾。保健医生眼角湿润了,说:“主席,您在这样的高温下读书,是会生病的呀……”
“不会的。”毛泽东边擦汗边风趣地说,“读书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了汗水,但学到了知识嘛!”
    毛泽东同志主张:不管什么书,要读,就认认真真地读。他反对那种“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做法。他推崇的一句名言是“读书万遍,其义自见”。他长期坚持反复阅读、认真鉴别的学习方法。
毛泽东同志在阅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进行了通篇研究。他认为韩愈不仅是长于论证的散文家,而且感情也是十分丰富细腻的。“你看,一篇《祭十二郎文》,把他写十二郎的生离死别、深沉真挚情,表达得何等淋漓尽致、凄楚动人!”毛泽东同志如是评论。
    在阅读、理解、鉴别的基础上,对古籍中的上品,毛泽东同志就精读,甚至背诵。《韩昌黎诗文全集》中的大部分文章,毛泽东都能背诵。以致到了晚年,他还能将《师说》背得朗朗上口。
毛泽东同志的大量藏书中,有相当部分是经他反复阅读过的。一部《资治通鉴》,他在长征途中的马背上初读完后,又在解放后反复研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这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他都反复看了不知多少遍。他阅读的《红楼梦》版本,至少在10种以上,而且有精辟、独到的见解。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一次毛泽东在谈到《红楼梦》时指出,“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回,是全书的总纲,是理解全书的一把钥匙……真是一语中的!
    毛泽东同志对诗词也非常欣赏和有研究。在毛泽东的藏书中,他亲自圈划批注过的有1180首诗、378首词、12首曲、20篇赋,总计为1590首。其中,唐诗约600首,汉、魏南北朝时期诗人的作品150多首,明诗近200首。鲁迅诗中圈划过的有44首。这些仅限于毛泽东在解放之后逐渐积累起来的藏书中圈划过的诗词。至于毛泽东读过而又未留下印记的究竟有多少,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包括在井冈山、中央苏区和延安时期,毛泽东究竟读过多少古典或近代及国外的诗词,实在无法统计。可以肯定,毛泽东一生之中阅读过的各种诗词至少在2000首以上。
   毛泽东同志还十分喜欢研究鲁迅的著作。一部《鲁迅全集》,他从延安一直读到北京。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鲁迅全集》还是一直放在他的床头。到了晚年,毛泽东看书已十分吃力。1973年底,人民出版社将《鲁迅全集》重印成大字出版后,他又带着重病,以惊人的毅力,重读了其中的一些篇章。眼睛看不见了,他就叫身边的工作人员读给他听。这种矢志读书的精神,堪为后世典范。(顾盛杉)

新兵阿哥 发表于 2007-12-30 21:41:22

伟人引领,矢志读书,值得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矢志读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