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灵犀
听戏朋友周周来信息:老哥,回呼市吗?晚上八点梨园宫听京剧,若在,一起去吧。
准确地说,来信息的,是一位网友,一位极具个性与才气的媒体人,多年的文字工作,已经把她练成一位内蒙本土的作家,新近出的一本书,一直没有送到我手上,想必今天一定会给我带来的。
我去电话询问,才知,今天去听戏的全是过去熟知的网友,其实现在已经是现实生活中非常近的朋友了,一色全是各报纸杂志的非美女编辑即名男记,文字功底个个了得,中间有几位是内蒙作家协会的成员,还有一位是新浪网签约作家,出书写作是他们每天挂在嘴上必提及的事,我想他们脑子里每天转的事,大约也全是如何把生活变成文字吧。
今天做东的,是内蒙音像出版社的社长,也是与我们同一个博客圈子里的老友。可是,直到见面递上他的名片我才知道,他还是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的会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的副主席呢,看来,也应该是一位重量级人物吧。
与这样的一个朋友圈子交往,去听京剧似乎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我走进时,戏已经开场,和已经先期到达的几位朋友无声打个招呼就坐在了宽大的椅子上。舞台上,一白一黑二个武生正在打斗,我浅薄的戏剧知识告诉我,这是那出《三岔口》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京剧,只记得小时候在爷爷家,乡里有交流会时,会请几班子戏过来,于是,戏台上,刀枪乱舞,戏台下,则人声嘈杂,少年的我,不过是和小伙伴们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玩,戏台上的事与我们是无关的,真正如此近距离欣赏这门国粹,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
而且这台武戏,对于我这个戏盲来说,似乎也正对胃口,咱别的看不明白,这武生的闪转腾挪,连续高高跃起的空翻,还是能看出点名堂来的,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里似乎可以清楚地感觉到,特别是自己现在身体已经远没有少年时利落,看着武生的翻飞,更是羡慕不已,惊叹不止,叫好不住了。
接下来的一个片段则是四大名旦之一的尚长荣的名段《姚刚分配》,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光武帝刘秀因姚刚立功,封他为平南王,招太师郭荣所忌。赶姚刚跨马游街时,郭荣在府门前私设禁地,要求文官停骄,武官下马。姚刚气愤不已,失手打死郭荣。贵妃郭娘娘为报父仇,上本请斩姚刚。刘秀问清情由后,立下姚不反汉,汉不斩姚的规矩,免姚刚死罪,发配边关驻军。
今天演光武帝刘秀的是这个剧团的一位老艺术家,演姚刚父姚期的老生更是一位年迈的老艺术家,高手一出场,就知有没有,虽然我对京剧唱腔不甚了了,可是,这二位艺术家深厚的艺术底蕴,我还是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服装之华美,扮相之精致,唱腔之浑厚,灯光及音乐之和谐,让我感觉到,在这样的环境中,欣赏国粹,真的是一种享受了。
散场后,后台探班和几位艺术家见面,赞美之词或许已经是他们听的耳朵生疖了吧,但我想还是要说出来的。
或许这次听戏会让台下的十几位听众中的那几位票友来说,没有什么大概念,而对于我们这几位相对年轻的人来说,今天的享受或许会影响我们许久许久,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有些人的一生。
来源;散文网 心有灵犀! 感谢分享,问好何老师!
回 2楼(胡云峰) 的帖子
感谢胡老师支持,周末愉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