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10-22 15:05:28

品蟹

    文\嘉兴石油分公司蔡小全

    河蟹,又叫做大闸蟹,每到中秋,江南人家都要在团圆宴上端上这道清蒸大闸蟹,用以犒劳辛苦了大半年的人们。

    大闸蟹其实不必唯阳澄湖为最,只要是养殖干净,个体丰腴肥美的成年河蟹即可。团圆宴上,品的就是既是大闸蟹的鲜,更是中秋节日的气氛。只需妈妈从厨房用毛巾托着一盆热气腾腾的大闸蟹走出来时,大家伙儿高兴的欢呼,这就已经足够美味了。

    大闸蟹全身披青,腹部呈现灰白,黄毛金爪,威风十足,但厨师们只需一根棉线绳,就能将这张牙舞爪的大闸蟹乖乖驯服,用绳捆扎的大闸蟹才不至于在蒸屉上高温蒸煮时螃蟹过分挣扎导致蟹腿脱落,卖相不佳。

    螃蟹分公母,尝之口感殊异。公蟹膏黄发白,黏牙糯口,鲜香无比;母蟹蟹黄如咸鸭蛋黄一般,油滑鲜亮,色泽黄里透红,夹上一块,油水霎时就从膏黄中钻出,甚是诱人滴涎。

    俗话说得好,菊瘦蟹肥时的秋天,正是“无酒不欢,无蟹不宴”的好光景。蟹要酒陪,文需墨饰,历史上多少风流才子,为这秋季的美食大发诗兴,留下了不朽名篇。这不,大诗人李白就曾写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需饮美酒,乘月最高台。”东坡居士一生嗜蟹,留下了用诗换蟹的美谈:“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蟹的美味和价值,就在黄酒的浓烈,诗歌的浪漫里更加凸显升华了。

    吃蟹既然已经有美酒,有诗歌了,那一定变得更讲究了。的确如此,扬州人爱吃蟹,会吃蟹,给我们留下了精致小巧的蟹八件。蟹八件把吃蟹的艺术推向了一个高点,成全了吃蟹过程中的仪式感,身份感,美食一下子变得高高在上,有些高贵冷艳。

    而我吃蟹,至今没有用过蟹八件,也不会用。

    记忆里第一次吃螃蟹,爷爷就教我,先挨个将蟹腿掰下放在碟子里,再打开蟹盖,用手将蟹盖里面的蟹鳃取出,将螃蟹翻个身,将尾部的盖子去除,然后痛快地将蟹肉一掰为二,便可大快朵颐地品尝起整个螃蟹最肥美的部分了。小时候还不会沉下心来剥取蟹腿肉,心浮气躁,要不是将蟹腿推脱给长辈,就是塞进嘴里一通胡嚼。吃蟹腿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才慢慢学会先吃蟹腿,再尝大块的蟹肉。

    我最喜欢在吃蟹的时候放上一叠玫瑰米醋的蘸料,里面搁上大量的姜末。玫瑰米醋酱色暗黄,酸味厚重,有独特的米醋的芳香,配合蟹肉的些许蟹腥味儿,正好提振食欲,如若配的是一叠山西老陈醋,那可就要摇头了,味道就没这么正了。等蒸熟的大闸蟹一上桌,就可以用调羹舀上一勺米醋添在筷子旁的小碟里,细细品味的时刻才算正式开启。

    大闸蟹的吃法其实有很多。清朝最会享受生活的袁枚就喜欢将大闸蟹水煮,奇词人李渔则喜欢清蒸。现如今,为了能尝到原汁原味的秋 蟹,一般就用的是清蒸。

    吃蟹有一点比较讲究,就是不能混着其他菜一起下筷,必须单独吃。“蟹肉上席百味淡”,大闸蟹一上桌,味觉的盛宴就到了顶峰。

    其实,品蟹更是一种人生惬意生活的顶峰。就如《世说新语》里言:“左手持蟹螯,拍浮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在庭院菊花含苞欲放之时,邀上三五好友,话话桑麻,一盅黄酒,一碟大闸蟹,别提有多享受了。

煤缘 发表于 2017-10-25 08:43:30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煤缘 发表于 2017-10-25 08:43:39

赵老师太给力了!

煤缘 发表于 2017-10-25 08:43:49

问好赵老师!

羊君 发表于 2017-10-25 19:11:13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三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品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