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车生活
文\山西运城河津石油分公司柴小军打造人车生活的驿站,成为目前我们中石化加油站经营中最夺人眼球的口号,由此联想到自己交通工具的变迁,感慨万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物质不断丰富,大家的生活可谓吃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但是也导致了人们对金钱的过度膜拜,人心开始浮躁异常,对幸福的感觉越来越淡漠。
直到 89年高中毕业,家里也没有一辆多余的自行车供我使用,电视机和其他电器更是全家人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都是步行回到3公里外的乡下。那时很羡慕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可以骑着自行车往来穿梭。贫穷坚定了我改变现状的决心,对我寒窗苦读起到了极大的鞭策作用。
直到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才咬咬牙花90元钱买来一辆二手自行车,这是我的第一辆专用交通工具。出行快捷了很多,心情也如阳光般灿烂。
供职于闻喜石油分公司时,一位朋友多次在我耳边絮叨:摩托车,是男人的第二情人。觉得这哥们想摩托想疯了。虽然骑乘时风驰电掣的感觉很过瘾很拉风,我却没有这个非分之想,揣着每月不足二百元的工资,扛着6000元的婚债,做梦还喘不过气来呢。
99年买了一台新动力牌摩托车,彻底告别了自行车时代,兴高采烈地奔波于家和单位之间。寒冬里骑着摩托车跋涉近百公里办事也不觉得冷。春花烂漫的日子,挈妇将雏参观了中华祖祠----后土祠,坐在凉风习习的回廊下,孩子们在身边打闹嬉戏,其乐融融。禹门口的沙滩上、万荣的西滩景区,定格了家人多少欢笑。
2010年6月,一台七万余元的雪佛兰汽车成为我的座驾。见我三天两头擦拭,邻居戏谑道:车就像你新娶的小媳妇(相当于时下的二奶),呵护备至啊。连襟借用时不小心将车剐蹭了一下,我表面打着哈哈,背地里和爱人心疼地直掉眼泪。工作之余,载着父母参观了兵马俑、鹳雀楼、铁牛馆、普救寺、关帝庙、凤凰谷,让年迈的双亲也开阔了眼界。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能徜徉在几辈人深深陶醉的《西厢记》的发生地,能在闻名中外的铁牛旁合影留念。总算略略尽了一点孝道,不枉父母千辛万苦供自己读大学一场。逢年过节、朋友聚会,驾车而去,陡然间平添了几分自信和优雅。
哲人讥笑常人欲壑难填,诚哉斯言!毕业第二年,拥有了自行车,四年之后,又买了摩托车,十年之后,开上了私家车,16年之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越来越好,人类感受幸福的神经却渐渐麻痹。
寓言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国王好日子过久了,觉得自己不快乐,便四处旅游。有一天看到一位乞丐在太阳底下边捉虱子边哼着小曲,很是快乐。便准备用他的财富和地位与乞丐交换。没想到乞丐直摇头:我已经很快乐了,干吗要跟你换?
可见,快乐取决于心境,而不取决于拥有财富的多少。
愿诸君都能参透其中的奥妙,感恩生活!珍惜生活!享受生活!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赵老师太给力了! 问好赵老师!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三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