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7-10-25 08:46:56

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杨山巍载誉归来与师生交流心得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4/46/4637187487aceba6ff0cef4b744b7dc6.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潘沈涵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6/65/6547ad6bebfc5e29b37ae58ec5fde8c1.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晨报记者 朱晓芳
杨浦职校杨山巍,两年前曾经落选最终比赛;上海城建(园林)学校的潘沈涵,曾经是一名中考落榜生。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放弃自己,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夺取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日前,冠军们载誉归来。金牌如何得来?晨报记者近距离接触冠军、幕后团队,揭秘金牌背后的故事,揭秘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冠军历程。
  冠军杨山巍:
曾被淘汰,训练时对自己严格到分毫不差
比赛翻译韩明点评:
在杨山巍的身后,有一支由专家、教练、翻译、设备保障和后勤服务人员组成的“钢铁团队”。这次夺金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一个大团队的成功。
20岁的杨浦职校学生杨山巍在喜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后,与教练相拥庆祝,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发布信息:“感谢所有教育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家人、兄弟!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你们的支持与付出!这是我们共同的成绩!”
两年前的9月,杨山巍与学校另外3名同学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脱颖而出,一起入选车身修理项目中国集训队。8进4,4进2,一次次淘汰,一轮轮选拔,最后站在杨山巍对面的选手是他同一所学校的同学罗良,两人一同入校,一同学习,既是朋友,也是对手。然而,在2015年3月最后的2进1的选拔赛中,杨山巍以零点几分的差距落选,罗良当年获得银牌。
2016年8月,始终没有放松训练的杨山巍,进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集训队。杨山巍平时对自己训练的要求严格到了“病态”的地步,教练允许有2毫米的误差,他就规定自己必须小于1毫米,力求每次都能做到分毫不差。
这次比赛B模块时,有两个板件对缝要求精度误差在2-3毫米之间,占分值2分,杨山巍最终拿到了1分。看上去得分并不高,但在22位参赛选手中只有杨山巍一个人做到了,正是这宝贵的一分拉开了他与其他选手的差距。而在焊接后还要把部件切割的比赛环节上,基本功扎实的杨山巍同样做得很完美。到比赛时间结束,只有3位选手完成,杨山巍凭借其精细化的操作,最终以领先第二名三分的绝对优势取得了金牌。
杨山巍目前签约上汽,也是学校的签约实训教师。
 [背后故事]
出征前一天试题突改,整个团队在战斗
比赛翻译韩明来自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她说:“观众在场地上看到的是三个人在战斗,但其实是整个团队在战斗。”在杨山巍的身后,有一支由专家、教练、翻译、设备保障和后勤服务人员组成的“钢铁团队”。“这次夺金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一个大团队的成功。”
比赛也是历经波折,跌宕起伏。10月6日,杨山巍出征的前一天下午,世赛组委突然通知试题又有变化,结构件更换模块需更换的前纵梁改为车身A柱,而这个部位是往届大赛中都不涉及的内容。
时间相当紧迫,专家教练团队迅速集合,召开技术分析会,连夜指导杨山巍拆解A柱,研究内部结构、模拟损伤样例、制订修复方案。当晚的加急训练一直持续到凌晨三点半。
杨浦职校的卞建鸿校长心脏不好,服药后仍坚持全程指导训练。他以“超五星级”定位严格要求,陪伴选手至深夜,指导训练,疏导心理,关心训练和生活的每个细节。车身修理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叶建华年近70岁,仍潜心指导训练学生。教练组组长王明辉以校为家。教练马波做过心肺人工血管手术,需靠每天服药维持,为了高效地训练,搬进学生宿舍与选手同吃同住同训练。
  较真翻译向首席裁判讨回2分钟
韩明以前是翻译印刷技术的,6月12日晚上被通知转到车身修复组时,她感觉是崩溃的。由于车修和印刷的专业术语截然不同,并且汽修术语在国际上是没有通用的,所以韩明在翻译时有时还带着专家去车身旁边查看,确保无误。
比赛期间,每一位选手操作完一个模块都要在一个大表上写时间。但一个加拿大选手在B1、B2、B3三个阶段的公开大表上没有写时间,当评分组到了加拿大选手那边登记时间,发现加拿大选手自己的表上已经写上了时间。首席裁判让韩明把杨山巍叫出来,他怀疑是杨山巍把加拿大选手的时间写掉了,这是严重违规,是在干扰其他选手。韩明就和首席裁判沟通,先跟她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韩明指着大表上的字迹,底气很足地说:“我的孩子从来不这样写字,这不是我孩子的字迹。”
误会澄清了。原来是首席裁判将CH误认为是中国的缩写,其实CH是瑞士的缩写。当时韩明很严厉地对首席裁判说:“你不可以这样,一旦你把我的选手找出来,他的节奏和心态就乱了。”韩明因此将不利因素都扼杀在了萌芽中。
为了追回2分钟,韩明还满场追首席裁判理论。杨山巍每完成一个项目要写时间停表,杨山巍完成了一个项目停止的时间是14:36,并记录在墙上,但周围没有裁判,于是他满场跑去找首席裁判。这花了2分钟,首席裁判记录停止时间14:38。韩明看到14:38后,立马说:“不对,我的选手是14:36。”首席裁判说:“他找到我时是14:38。”
韩明说:“不可以,按照比赛规则必须是他写在墙上的时间。”首席裁判说:“你至于为2分钟了来找我?”韩明说:“2分钟,对我的孩子特别重要。”最终和首席“吵架”吵回了2分钟。
 冠军潘沈涵:
阳光快乐有梦想,十足完美主义者
校办主任董震点评:
潘沈涵能登上世界技能赛场的巅峰,说明条条大道通罗马!
比赛历时4天19小时,共20人参赛,才3人完成比赛
教练项一鸣对潘沈涵的印象是年轻阳光快乐,有梦想。项一鸣自豪地说:“潘沈涵平时训练很稳,没有多余的动作,作品特别精致,是十足的完美主义者。在一年多的训练中没有过沮丧,一直快乐地享受着整个过程。这次世技赛遇到的难题是材料跟预想的不一样,要选手灵活运用,但潘沈涵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一克服了。”
项一鸣介绍,此次世赛花艺项目比赛在阿布扎比国家展览中心举行,历时4天19小时,共进行手捧花、切花装饰、植物设计、新娘手捧、桌子花饰,以及4个神秘箱等9个项目的比拼,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位选手参加角逐,但最后只有3名选手完成全部任务。
“小潘成为最后3名之一,发现没有螺丝,他急中生智做了竹榫,这让裁判称赞不已。小潘的爸爸是一名技术精湛的机械制造技师,虽然父子俩行业不同,儿子或多或少遗传了爸爸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花艺项目首次参赛,勇夺金牌还得益于选手历时两年、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
从2016年2月起,潘沈涵历经学校选拔、上海市选拔赛、全国选拔赛,进入国家集训队后,又经过10进5、5进2、2进1三轮淘汰,并在上海今年空前的高温酷暑中投入高强度的冲刺阶段集训。
潘沈涵参加的花艺项目比赛需要选手自己制作结构,切、割、钻、刨等各道工序,他都要娴熟掌握。虽然家距离学校不过几站地铁,从集训开始,他几乎就很少回家。有一阵,由于经常和木材、胶水打交道,手都褪了皮。父母虽然心疼不已,但觉得,“孩子只有接受些磨炼,才能长大,吃些苦,也是增强意志力。”
  [背后故事]
世界冠军曾是中考落榜生
2015年夏天,由于中考失利导致填报的10所高中全部落空,15岁的潘沈涵在家哭了大半天,带着有些失落的心情接受了上海城建(园林)学校园林绿化专业录取通知书。
潘沈涵和他的父母没料到,因为他没有放弃努力,最终让自己成为了世界冠军。
在填报中职志愿时,园林绿化也并非潘沈涵的第一志愿,只是因为他从小喜欢画画,就想既然没法上高中了,那往设计师的方向走也不错。没想到,他一进校就被选为了班长,半年后入选了学校集训队,开始了高强度训练,最后过五关斩六将,目标直指阿布扎比世界技能大赛。
从全市选拔,再到进入国家集训队,直至最后的“2选1”PK,原本内向的潘沈涵,在和专家团队、和对手的交流中变得开朗健谈,心态也愈发沉稳。
校办主任董震说:“潘沈涵能登上世界技能赛场的巅峰,说明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也是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实力明显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合作成果的体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杨山巍载誉归来与师生交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