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10-27 17:39:20

“烧瓦塔”的记忆

    文\茂名石化铁运分部 李岳春

    我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回老家过中秋节了,想到今年要回老家过中秋节,心里就有了想找回童年记忆的特别期盼。

    其实并非我不喜欢中秋节回老家,而是因为工作地方离老家比较远,每年能回老家的假期不多,所以在时间选择上一般就选择在春节或清明节的时候。

    对于小时候的中秋节,印象最深除了有月饼和其他各种好吃东西外,应该就是“烧瓦塔”了。

    “烧瓦塔”是潮汕地区民间过中秋节的一个习俗。相传起源于元代的时候,当时是为了反抗元兵的残酷统治行径,有一年,各村村民就串联好在中秋节晚上实施起义,并以烧瓦塔作为起义的统一行动信号。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一英勇行为,就在每年中秋节的晚上烧瓦塔,并一直流传至今。

    记得小的时候,每年中秋前一段时间,村里的小伙伴们就会筹划着烧瓦塔事宜。烧瓦塔,顾名思义,就是需要瓦片和燃料。瓦片主要是捡拾一些瓦的碎片,遇到有人建房的时候会比较好找,尤其是有人家翻新屋顶的时候,以前农村房子全部是泥瓦房的。燃料则主要是树枝数叶居多,或者稻草。比较硬的燃料可能说起来不太好听,就是在沟渠边检来的烂棺材板块(当年物资匮乏,所以沟渠的护掩往往就拿一些破旧棺材板破开来用),虽然当年每家每户都是烧柴火的,但棺材板这东西大概因为不吉利而没人拿回家烧了。烧瓦塔则需要有耐烧的材料,好的木块当然是不可能捡到的,烂棺材板就成了不二的选择。碎瓦片和燃料就是伙伴们分头去找的,一般都要准备好一段时间。

    中秋节这天,中午过后就开始砌瓦塔了,砌瓦塔一般需要由较大的小伙子或大人来完成,可以说这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不然砌的过程很容易坍塌。

    瓦塔底部一般用泥砖或红砖砌成,做成底部后,就要把主要燃料放进去,特别是中间必须有耐烧的材料。然后用碎瓦片一片一片围叠起来,瓦片是以品字状叠起,留出适当空隙,整体做成塔状,底部的泥砖或红砖砌有加燃料的门洞,塔的尖部也是留出可以填料的开口。一般砌成一丈左右高,底部直径约一尺半见宽,当然大小主要还是按材料的多少确定。

    瓦塔建成后,伙伴们还会分头去每家每户征集多些燃料。到了晚上,大人们开始拜月娘的时候(潮汕地区有八月十五拜月娘的习俗),瓦塔也开始烧起来,这时,有些人家还会陆续送些燃料来,或往烧红了的瓦塔洒一些盐,撒盐目的是图有减少家里蚁害的吉利,同时也让瓦塔火星四射,更加好看。

    烧瓦塔一般以烧的时间久和烧得通红为好。当年我们村不同姓氏的人会各烧一个瓦塔,彼此之间就会比赛谁的瓦塔烧得更久和烧的漂亮。

    但是,今年中秋节,在我们村里,我特别期盼的节目一个也没有上演,瓦塔没见一个,连一个鞭炮声都没有听到,小时候每家每户把供品摆在一块拜祭月娘的景观也找不到,倒是有不少人家在自家小洋楼顶赏月,文明成一个大城市的样子。

    不过,也有听说有人去看烧瓦塔的,但这是要到隔几条村以外的村庄,需要开车去的。据说瓦塔现在也变成了砖塔,从下至上全部用红砖砌起来,可以砌得又高又坚固,材料也很丰富,甚至能用煤气来烧,很是现代化了。

    儿时中秋节的热闹景观没有了,虽然心存小小的遗憾,但是看到村里一派城镇化的现代气息,心里更是欣慰的。

羊君 发表于 2017-10-30 10:51:43

欢迎老师阅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烧瓦塔”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