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10-30 11:25:08

穿紫河之变

    文\湖南常德石油分公司周锐


    现在提倡全民健身,“日走一万步,活到一百岁”,不到三十岁的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每天上下班单程徒步四公里,走的是沿河小道,陪伴我的是一条叫“穿紫河”的“臭水沟”。说“臭水沟”是冤枉了这条现在俨然已经集“浅绿水色、悠然流水、如涓波光”于一身的美丽河道,但若放到十年前,这可一点不夸张。

    说起以前的穿紫河,常德人提及都是满脸的嫌弃,因为她是有名的臭水沟。几十年前就存在于老城区的这条人工河,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的增多,污染是越发严重,当年居民的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中,工厂废水也肆无忌惮的排放,河底污泥堆积,河水污染,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记得小时候骑自行车过穿紫河桥时,都是捂着鼻子快速通过,并且口中还要埋怨一下“怎么这么臭!”;每到夏天,成片的水葫芦泛滥,各种水藻将河水染得“绿油油”,苍蝇嗡嗡嗡的在岸边飞。闻一多先生有首诗,“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穿紫河可以对号入座。

    “反者道之动”,上述一切在九年前发生了反转,2008年,常德市规划局委托德国汉诺威水协编制《水城常德——江北城区水资源规划》,启动了穿紫河水系治理工作。而“三改四化”的“水改”工程,更是对穿紫河治理做出了详尽的规划,要求“水安、水净、水亲、水流、水游、水城”。不仅从德国引进了城市净水设备,还借鉴了德国人治理城市污水的理念,推出并实施了集蓄水、净水、吸水、释水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零八年也正是我离开常德在外求学工作的起始年,虽不能亲历穿紫河的点滴改变,但每次回家再经过这条河时都能体会着微小喜人的变化,河水的颜色如色谱上的色段,有深变浅;河水的气味由浓烈不可闻变成淡而可闻,偶尔还飘过一阵花香;河边的芦苇荡里竟然有了麻雀光顾,不时还晃过一条小鱼。河道治理并非朝夕之事,但这十年间穿紫河给我的感觉的确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现在每天走在这条河岸开辟出来的风光带上,栈道、垂柳、灌木、鲜花、小鸟与我同行,可谓是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谁会想到以前她是个“臭小鸭”?

    其实穿紫河的前世今生,也是我们整个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初期的“先污染后治理”,当“发展”遇上“环保”,只得让经济先行,于是遗留下一系列问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环保理念的逐步提升,同时吸取了污染埋下的苦果教训,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和每个居民都真真切切认识到,若没有更蓝的天、没有更清的水、没有更清新的空气、没有更安全健康的食物,一切发展都只是数字上的变更,人民的福祉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过日子才能获得幸福感。“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环境污染的老路走不通时,改变就是王道。穿紫河在改变,她如今成为了家乡的“金腰带”,是“美丽中国”的小小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你我不也要做点什么吗?不如多走点儿路、少开点儿车,也不算辜负这一路的好风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穿紫河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