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工作是最好的成长
来源: 中国石化报作者: 张学成 张素军中原油田石油技术工程研究院天然气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魏瑞玲最近干了件漂亮事。在中原油田科技处组织的“论集团公司高含硫气藏采气工艺专利战略研究”项目评比中,她的专题在四个专题里脱颖而出,拔得头筹。而她的对手,是三个实力强劲的博士团队。“以弱胜强,给力!”同事们纷纷为她点赞。
其实并非偶然,了解魏瑞玲的人都知道她的实力。早在2009年,34岁的魏瑞玲就获得“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能获得“闵恩泽奖”是众多石油科技人的骄傲,魏瑞玲做到了。
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魏瑞玲同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十年功”。1996年,21岁的魏瑞玲从西安石油学院毕业来到中原油田采油一厂。她说自己很幸运,遇到了两位好师傅。
一个是在采油队上小班时认识的李培斌师傅。李师傅是个特认真的人,东西的摆放很规矩,差一点儿都会挨训。到厂工艺研究所时,又遇到李小齐师傅,同样是个爱较真的人,一个项目十遍八遍地改,连标点符号都不能出错。凭着对工作的严肃、严谨,魏瑞玲参加工作五年,就跟师傅们一口气拿了五个局级科技一等奖。
奖并不好拿,每个项目魏瑞玲都要做大量的功课。阅读文献、查找资料、了解项目发展的国内外动态,然后再根据生产现状,制定自己的攻关思路……就这样,她从初出茅庐逐渐成为资深专家。
因为经常在大大小小的科研会上露脸,魏瑞玲成了小有名气的科研带头人。2006年,她竞聘当上了中原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气藏工程项目组组长。
2013年5月,魏瑞玲主持华东油气分公司国家重大专项“彭水地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项目,那是她第一次接触页岩气开发这个课题。那段日子,她没日没夜地翻资料、进现场、查岩芯……终于发现“反凝析污染”是制约非常规气藏开发的瓶颈。随后,她提出“页岩气储层改造技术和页岩气气举+电泵复合排液采气工艺配套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后,大大提高了页岩气的产能。
魏瑞玲的科研项目大部分与一线生产相关,于是出差成了家常便饭。有次出差回来,念子心切的她急忙赶到幼儿园接儿子,谁知老师的几句话却让她差点掉了泪:“那天正在上课,你儿子趴在桌上忽然号啕大哭,把大家吓了一跳,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想妈妈了。”
她跟儿子交心:“妈妈工作忙,陪你的时间不多,但你要学会自己打理生活。咱俩一起为对方加油怎么样?”
2015年1月20日,在重庆参加项目测试的魏瑞玲接到了正放寒假的儿子的电话,说要代表濮阳市去北京参加“中华好少年”全国总决赛,希望妈妈能陪他一起去。魏瑞玲心动了,一边为儿子高兴,一边又因为走不开为难——那几天正是气举排液的关键时候。只好抱歉地告诉儿子:“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等这口井干完了,我回去给你庆功!”
最让魏瑞玲无法忘怀的是父亲的离去。四年前,父亲查出肺癌,她做好了思想准备,争取多一些时间陪父亲最后一程。只要有空她就去医院,为父亲送去可口的饭菜。父亲最后那次化疗,她本想请假陪护,但父母知道她手头的项目正在验收,说什么也要把她从医院“赶”走。
那天她9时在局里做项目汇报,手机关机。10时汇报完毕,打开手机一看,十几个家人未接电话。不由心里一紧,急忙打电话过去,才知父亲因突发心梗刚刚离去。为什么没在最后的时刻陪在父亲身边?心痛和愧疚折磨了她好久,也成了她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尽管如此,魏瑞玲却不后悔:“这是我的工作,必须要做好。这也是父亲的希望。”
现在魏瑞玲更忙了,而且又多了个头衔:石油大学研究生导师。既搞科研,又带学生。魏瑞玲说:“人这辈子很短,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好每一件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