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11-15 19:41:43

为记忆而歌

    文\江汉油田郑春红莫洪燕

    父亲是个老石油,50年代初就走在石油的道路上,一走就是40多年,最常叨念起的就是那些“与油为伍”的日子,在他的絮絮叨叨中我依稀见到了父辈的那时、那月、那天,忆起童年时追随他背影的模糊片断。

    儿时的我喜欢牵着父亲的衣角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在坑凹的路面磕磕碰碰地前行,田间随处可见的抽油机是儿时觉得最为神奇的东西,“那一上一下摇头的是什么呀?”“那是抽油机,是我们石油人赖以生存的宝贝,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了。”懵懂的孩子不谙世事,好奇之外更好奇为什么父亲总是满身油污地回家,父亲的手为什么总像被覆盖着油膜?

    成年后,当自己跨进石油这道门,才恍然明白,那些油污和永远像覆盖着油膜的手不过是进入石油门的首礼,更多不为人知的苦与累还在其后。“选择了石油就是选择了奉献。”父亲曾经这样告诉我,如今的自己感同身受。

    父亲最不喜欢听的就是我的抱怨,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知足吧,想想我们那个年代,你们现在多幸福!”

    父亲的那个年代,设备上井场靠的是人拉肩扛,没有水,自己破冰取水;没有搅拌设备,自己下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为了抢进度,几天几夜连轴转;那时的路,雨天一脚泥,晴天扬尘土,从广华到红旗码头开车都要一整天;睡的茅草房,四处漏风,晚上睁开眼看见的是头顶的星星。这些都是那个年代的平常事。

    而现在,每口井的井场都是铺设好的石子路,拖拉机可以自由出入,偏远些的井站都配备了自行车;队里建了水磨石篮球场、羽毛球场、图书室等学习及活动场所,配备了广场健身器材;实现了电视有线化,信息网络光纤化;宿舍里的空调、暖气齐备完整,下了班还可以洗个热水澡;免费就餐更是让人体会到家的温馨。

    今天我们这代人享受的一切,都是父辈们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作为石油人的后代,我们要义不容辞地接过父辈的担子,传承“铁人”精神,用自己的方式,继续谱写老一辈石油人写下的石油赞歌。

羊君 发表于 2017-11-17 15:13:00

欢迎老师阅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记忆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