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发表于 2010-5-27 14:01:08

王步奎:工作着是快乐的

来源:苏州新闻网

    王步奎,40岁,曾经是一名重庆来苏的打工者,目前在吴江九龙科技集团下属的塑管公司任职总经理助理。

    1994年7月,王步奎进入九龙公司,作了电缆公司的一名制造通讯电缆的操作工。在刚到车间时,面对电缆制造工艺、流程及设备等全新的事物 。本着笨鸟先飞的精神,每天总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注意琢磨各个生产环节,虚心地向老师傅请教,还自费购买了有关书籍边工作边学习,经过半年多的工作实践和刻苦钻研,对通讯电缆制造的生产工艺如单线、绞对、成缆、护套等已了如指掌,所有岗位干起来都能得心应手。鉴于其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进厂第一年就被授予公司的优秀员工。第二年被提拔为车间主任。

    1997年5月,九龙集团因调整生产结构,决定组建新星塑管公司,王步奎鉴于在电缆公司的优秀业绩,调任新公司的车间负责人。塑管公司开发生产的是一种塑料管材,也就是通讯电缆入地用的配套产品。在组建之初,除了厂房外一无所有,因此从设备购入,安装调试到生产工艺都需要他亲自过问,筹建期间几乎每天都要工作近20小时,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好几次在工作现场靠着车间的柱子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旁边的工人也不忍心叫醒他,因为他们明白他连续工作的时间太长,实在是太累了!塑管公司投产后,由于对新设备的性能不熟悉,原料配方比例不恰当等原因,产品曾一度不合格。于是王步奎找来相关技术资料刻苦钻研,与工程师一起研究改进配方成分,边生产边琢磨分析,连续几天几夜, 吃住在车间搞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后经权威部门检测,塑管产品全部优质达标,当年就完成产值1000多万元,并做到当年投产当年盈利。

    在担任塑管公司负责人期间,王步奎更是以厂为家,每天十多个小时在车间里,随时和工人们在一起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难题,每年累计加班的时间要超过1000小时。从来没有向公司提出要加班费。在“我是负责人,多干一点是应该的”的精神鼓励下。极大地调动了员工们的积极性,车间里爱岗敬业蔚然成风,产品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
当然,创业的道路从来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对于一个原来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是外行的打工仔来说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在有一次,原料加料工加料时少加了配料,导致原辅料在机器中加热时烧焦,而且烧焦的材料一时难以取出造成生产面临停顿。通过王步奎与操作人员想方设法一起分析,连续工作近30多个小时,将焦料一块块敲碎分解后逐步取出,及时恢复了正常生产秩序,保证订单的及时履行,避免进一步的损失。通过此次事故,王步奎总结经验教训,独创了塑管加工工艺,通过从十多种粉状原料配比开始,直至到进入挤塑机加温成型,都按照工艺要求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

    通过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吴江新星塑管有限公司在王步奎的带领下,公司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新星塑管在塑管行业内树立了“优质产品”的形象,在三大运营商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产品产销两旺。UPVC塑管产品更是成为江苏电信、江苏移动指定产品。2002年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公司进行了厂房扩建搬迁和设备增添,为避免厂房搬迁带来的交期延误等影响,王步奎提出了不停产搬迁计划,通过周密的布置和安排,对新设备边安装边调试,需搬迁设备当日搬迁当日调试生产,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有序开展搬迁任务,王步奎亲历亲为,带领公司员工和设备人员,既是搬运工,又是安装工,也是调试员。硬是将计划一个月的搬迁任务,在15天内全部完成,同时新设备调试时间,在他的安排下,通过厂家的配合,也提前10天完成安装及调试并投入生产,公司搬迁不但没有减少产能,反而由于新设备的提前投入使用,增加了12%的产量。

    2004年,塑管行业出现了巨大危机,由于原材料的涨价和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塑管产品的毛利率普遍出现下滑!公司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王步奎强烈意识到公司盈利水平提高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提高的关键是企业的内部管理。ISO9000体系成为了一个提高企业管理有效的工具!他开始着手完善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对ISO9000体系的条款一字一句的探讨和研究,紧密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逐项逐项的改进,累计改进和完善程序控制达20多项之多。通过贴合公司实际的改进,在公司管理效率提高的前提下,进行了内部潜力发掘。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废品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在整个2004年度,向管理要效益,在他的踏踏实实的努力践行下,不再成为一句空话,而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数据。当年,塑管公司产值达5000多万元,毛利润达1500多万元。

    2005年,塑管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只有产品不断革新,才能应对更大的市场挑战!UPVC塑管的配方公司已经沿用了好几年,但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是否可以通过更改配方,在严格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有效控制产品的成本?问题摆在王步奎的面前。彻底放弃现有塑管的配方,采用新技术新配方,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他为了不影响白天的正常事务性工作,试验都安排在下班以后,同时为了尽量避免占用机台和占用人工,从而影响正常生产,从混料开始到挤出生产,全部由他一个人包办。通过连续一个礼拜的开发和技术攻关,新配方产品终于成功开发完成!产品送检国家检测机构,一次性通过鉴定!但就此项产品革新,就可节约主要关键原材料耗用5.1%,累计增加效益数十万。

    公司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转型才是公司后续发展的源动力。王步奎也深刻意识到公司要发展壮大,必须要转型!他主动请缨,成为公司新产品开发组的负责人。06年双壁波纹管,07年异型UPVC管,08年电力用玻璃钢管。每个新产品的第一件成品都是由他亲自完成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是公司的业绩,单上述的三个新产品都实现当年投资,当年产出,当年盈利的良好局面,累计增加产值数千万元。同时由于产品系列的不断完善和增加,带动了主打塑管产品的销售,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也不断增大。

    2008年,在开发电力用玻璃钢管之初,由于需要在加工过程中要使用条状无捻玻璃纤维,在纤维拖动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纤维碎屑,黏附在王步奎的衣服和皮肤上,由于玻璃纤维的刺激,浑身都是红色的斑块。员工对于生产该产品产生了畏惧和退缩,他又开始着手对设备进行改进,在主要工位加装了抽吸装置,彻底解决了玻璃钢管的纤维碎屑问题,同时,定制了工作防护用具,并对员工进行防护知识的讲解,并身先士卒,示范操作,彻底消除员工的心理顾虑,使新产品及时投产。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类似情况不甚枚举,但他本着苦活脏活累活我来干的原则,一次次攻克诸多难关,得以将一个一个新产品及时投产。员工起初都抱着“他尽爱折腾”的心态,渐渐被他的实际行动和人性化管理所感化,所有公司的人员都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担当起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的责任!团队合作和积极向上成为公司的管理精髓,而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公司所有人员都本着“以厂为家”的主人翁精神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由于王步奎一如既往任劳任怨地努力工作,受到公司领导及员工上下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党和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吴江市十佳青年,吴江市劳动模范和苏州市劳动模范,06年又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并成为当时苏州市100多个省级劳模中唯一的外来工劳模。

    “过去和现在一直踏踏实实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干事,将来还会一如既往,我的生活轨迹不会有任何改变”,这是王步奎作为一个普通外来打工者的朴实、本色的写照。一个从普通的外来务工人员,通过自身的努力上进,积极进取,勇于奉献,开拓创新,成长为公司优秀带头人的真实历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步奎:工作着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