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11-18 17:01:41

怎样不从他们的全世界路过?

    文\中原油田杨庆

    一
    从内蒙古回来已经第5天了,可是脑海里还记着很多难忘的记忆。

    这次内蒙古之行是我行程最长的一次远行,无数次的第一次涌入生命:第一次独自去那么远的地方,第一次吹内蒙古刺骨的风,第一次在沙漠中体会到那极度黑暗与幽静,第一次看到肆虐的沙尘暴中红色工衣前行的背影,坚定而有力……

    回来后,我把零碎在内蒙古的见闻整理归纳,写出了一万多字的作品。

    我写,夜深了,巴丹吉林沙漠中的安静,孤单寂寞的感觉。

    我写,因为远行,石油人对亲情的亏欠,用另外一种方式补偿家人。

    我写,在大漠戈壁,他们用欢笑与快乐妆点平凡生活。

    也许作品并不高于生活,镜头内外、熟悉或不熟悉的,都是一样混杂了喜悦和愤懑、揉碎了无奈与深沉的平凡生活。

    这是我工作7年来对自己所写作品为数不多的自己重读,都能被深深感动的文字。如果我没有踏足内蒙古这片广袤土地,没能亲眼看看这大漠中石油人的坚守,又怎能写出如此动人的文字。

    二

    这是我第一次去外部市场,在与职工的交谈中,我发现,这些远行的石油人有着极具趣味性的两面性;一方面他们的话语十分简单而淳朴;另一方面,我发现他们又深刻又伟大。

    因为远行,他们的青春终日与大漠戈壁为伴;因为远行,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他们的心,一天天强大。

    守得住寂寞,在这里,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只有默默坚守。而默默坚守本身不就是一种伟大的事业吗?

    看到这些长年坚守在荒漠中的石油工人时,我总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换成我,如果我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待就是2个月,其间我出不去,我的周围除了沙漠和戈壁,就是戈壁上的几棵树,我可以做到安之若素吗?我能坚守住吗?我能长久保持沉默吗?

    我不知道答案。因为我不曾在荒漠里工作很长时间,也不曾有过在风沙四起的沙漠深处工作的感受。而那样的感受,只有置身其中的石油工人,才有最真切的感受。那些酸甜苦辣,他们一踏上远行的路,就一直伴随着他们。

    我所能做的,也许就是记录下他们远行的故事,以及那从未远离的石油情怀。

    三

    我喜欢听他们向我描述他们的感受。

    他们中有人说,在沙漠中待久了,休假回家后看到一家人嬉笑着,看到城市里那些焦躁按着喇叭的车辆,他们会变得十分烦躁,大概一周后他们适应了这些纷扰,可是不久又要进入沙漠工作。

    他们中有人说,在内蒙古,说话都会变得轻声细语,因为环境的安静让他们不忍心打破这份宁静。

    他们中有人说,在外部市场久了就习惯了,兄弟们在一起工作、生活,一辈子都忘不了这里的生活。

    他们中有人说,外闯的日子有苦有乐,乐多于苦,他们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单位分忧,另一方面也能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如果可以从头再来,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里。

    我静静听着,感到他们的身上有光。

    近年来,在石油行业寒冬期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石油人走出去,那些不得已亏欠的亲情,在夜深人静时总能牵出一行泪。

    一个职工告诉我,在内蒙古,男人流泪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一个职工给我算了一笔账,一年12个月,他们4个月陪老婆孩子,4个月独自一人在沙漠,4个月陪同宿舍的兄弟。

    还有职工告诉我说,其实外闯市场很普遍了,我们也不是最辛苦的,在石油行业还有更多更辛苦的地方。

    可是,就算外闯市场已经很普遍,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每一个外闯职工、每一个外闯职工家庭所承受的所有艰辛。

    我要怎样不从他们的世界路过呢?愿通过我的采访,走过他们的世界,通过我的文字,记录下他们走过的世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怎样不从他们的全世界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