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小路
文\茂名石化 余朋朋不上班的时候,有时和朋友一块骑车,我们总爱挑选村道骑行,最喜欢那淳朴的小村小路,一条条小小的羊肠小道。我喜欢休闲地踩着脚踏,想着这条路曾被无数淳朴的人们来来往往走过、走着,这里曾经有过无数的欢声笑语,想到这些自己的心情也会不自觉的放松愉悦下来。每一段路都有它的故事吧。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住在很小的农村里,村子里的村道还是一条土路,路上每天往返田里忙活的人络绎不绝。那时候比较先进的运输工具当属板车了,能够拉着板车在村道上来往,就已经是富裕的象征了,称得上是一家人的荣耀。
我们村和附近村子的主干道两旁是梧桐树间或杨树,从我记事起它们已经很粗壮,相隔约三四米一株,像站岗的卫兵,笔直地矗立在村道两边,精神抖擞,昂首挺胸,保卫着村落。
后来我刚入初中那会儿,村道上铺上了一层砂浆,并拓宽了一些,从此,村民们告别了以往雨天道上的泥泞不堪。雨水冲刷过的砂浆格外白净,耀眼,听着蛙声,三五一伙,村民都喜欢在这格外清新的雨后,聚集到村道上聊天说笑。尤其日头降落时分,火红的烟头显得清晰明亮,不时划成一道道各种长度的弧线,装点着这条刚刚赐予名称的村道——“幸福路”,仿佛是在庆祝这条路正式有了名字,同时鼓励这默默无闻奉献了数十年的村道。说这话不是空穴来风的:淮海战役的时候,徐州宿州很多地方都曾经是战场,有一条战壕恰就在我们那的路旁边构筑开来的,后勤供应、伤员抬送,都曾无数次经过这条无名小道,它就像一个老兵,即便是枪林弹雨、炮火连天,处变不惊的它依然那么泰然自若;同时,它的忍耐力也是极强的,即便千疮百孔甚至面目全非,却没有一丝的呻吟和哀伤,这是一个怎样的信仰在支撑着它,或许是源于洪荒的某种意念吧。
道旁的树,历经了数十载风雨的洗礼,梧桐成为参天大树,杨树也苍劲结实。夏季,是梧桐树的季节,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田间劳作的村民热极了的时候,钻进树荫下,一股清凉洒满全身,解暑且祛乏;这也是孩子们的乐园,在树下做着各种怎么玩也玩不够的游戏,经常会忘记饥饿而玩过了饭点、都是他们的老妈前去把他们拽回家,或者被他们的老爹“请”回家去,最终,都散了,但那群孩子的不情愿的气息似乎还在村道上飘荡。
不过这些都已成了久远的儿时的回忆。如今,当年的土路、砂浆路、石头路,也早已被那宽而平坦的水泥道深深掩埋,道旁的梧桐也被尽数砍完,杨树散散落落,所剩无几,像为数不多幸存的老者,见证这条路的历史沧桑。而记忆中和偶然的梦境中,常常是在那条清晰的砂浆路或者石头路旁边树荫下绿色或者枯黄的草丛上游戏以及躺下小憩的场景,时过境迁,尚能品其况味,幸甚至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