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东升:中日青年要走亚洲新道路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 刘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36次。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在11月16日召开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中日青年交流研讨会上专门给参加研讨会的中日青年解释了新时代的概念。
翟东升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诉求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时代的概念主要是针对中国国内社会经济的变迁而言的。在全球秩序、中国对外政策以及中日关系领域,翟东升认为新时代的概念也是成立的。
翟东升说,从全球秩序来看,现在是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自欧洲开启大航海之后,传统的强势的各大文明相对没落,受到各种冲击,甚至有的土崩瓦解,而欧洲文化、价值观、武力,以及它的生产力、生产模式冲击了全世界。
在这样一个大的浪潮中间,翟东升认为日本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翟东升称,日本是亚洲的盗火者,是最先反败为胜,学习西方,并且成功融入西方主导的世界市场体系的国家。但是也非常令人遗憾地“学到了”西方殖民文化的扩张主义、现实主义和暴力崇拜,最终给亚洲和自身带来惊人的痛苦和灾难。
日本从最初的兰学开始,逐步获得了西方新教势力的创新文化和工业文明,并且在20世纪后半叶,通过在亚洲的产业布局,产业链延伸,带动了多个东亚小经济体的工业化,并且这种工业化产业链的延伸最终延续到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借鉴东亚模式,并发挥自身的社会主义优势,迅速实现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工业化。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的前景指日可待。
翟东升表示,新时代是亚洲的时代,亚洲大国将成为新型全球化的领导者。
据统计,东亚经济体的工业产值占全球工业产值的比例约为45%。在中国的东海黄海周边,有着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遭受了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之后,这个文明圈是最早翻身得解放的。翟东升表示,日本是这种翻盘的前哨,现在中日两国工业生产能力已经占到世界近一半。由于供应链的关系,中日韩等国在经济结构上本身已经是一个共同体,但是在政治、文化、人民之间感情上,翟东升认为中日还远远不是一个共同体。
翟东升认为,日本应该“脱欧入亚”,回归亚洲的大家庭,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翟东升表示,西方的新教文明统治了世界400年,他们信奉强国必霸,他们信奉现实主义均势理论,但是东方的地区秩序有另外一套逻辑。翟东升说,按照相关的全球政治史研究,古代史上这套逻辑统治下的东亚地区是相对和平、有序的。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是按照一个特定的伦理价值为基准的,而不是单纯以暴力、力量和利益为基准的。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正式上台一个月前,曾在美国的主流媒体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日本的新道路》的文章。鸠山由纪夫在文中表示,日本不能忘记位于亚洲的国家身份,要联合中国、日本、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构建区域一体化,走一条新道路。
翟东升认为,亚洲新道路,未来是义利相融的命运共同体。过去的30年间中日关系快速发展,是因为中日发展阶段差别很大,中日两国在经济上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如今中国通过融入亚洲的供应链发展起来了,开始成为一个资本输出国,中国拥有巨大的外汇储备,巨大的贸易盈余,工业能力也有了巨大的提升。翟东升表示,这种情况下如果中日双方互相拆台,就会两败俱伤。如果中日双方能够合作建设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全球政治经济的新秩序,对中日双方都是有利的。
翟东升认为,亚洲的希望在中日两国青年身上,“正如池田大作先生所说,青年需要建设,青年也是未完的工程,是蕴藏着无限可能性的未知数,青年富有革命气息,是旺盛生命力的主人。”
最后,翟东升鼓励中日青年携手改写亚洲的明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