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11-26 19:42:26

神奇的月牙泉

    文\浙江湖州石油 汤一宁

    那一天,我们终于登上高高的鸣沙山顶。站在沙梁往下看,沙山的怀抱中,静卧着一泓清泉,如月弦初上,刹是美丽。水的碧绿印着沙的金黄,明晃晃,亮晶晶,澄澈透明,静若处子。

    传说中“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枯竭”的月牙泉,处在鸣沙山腹地,周围风沙狂舞,沙子竟是从山底向山顶和两侧飞去。月牙泉像有神力庇佑,不被掩盖。设想,若月牙泉那一泓清泉出现在水乡江南,甚至东部任何一个地方,能令你心动吗?她的惊艳之处是“清泉不融流沙,流沙避之清泉。”

    我查阅了气象资料。敦煌乃苦旱之地,年降雨量只有4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500毫米,鸣沙山的每一粒沙子皆在压抑干渴。满眼尽是苍凉地,寸草不生。我怀着对绿色生命的向往,走进月牙泉,丈量这个“初五的月儿”。拾阶而上,有楼台亭阁,白墙青瓦,长廊环绕。古朴雅肃,错落有致。我一步三回头,终于走上月牙泉建筑群的制高点,“第一泉”、“别有天地”、“半规泉”的额匾或石碑高悬。居高临下,我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月牙泉。月牙泉,果然酷似一弯月牙。正值秋季,泉北畔有铁栅耸立,芦荡伏岸,芦花飞白。泉之东有白杨,亭亭玉立,还有沙枣树,粒粒皆饱满。泉之南岸,有馆阁楼台,绿色草地。试想,在“在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荒芜沙漠中,有这么一片江南风光,会是真实的吗?恍若“海市蜃楼”,让人生疑。恍惚中,我拾阶而下,走近那潭碧月,轻触摇曳的芦苇,这确实是真实的绿洲。

    岁月总是在风沙里流逝,然而,月牙泉却在历史的洪流中一直清亮不竭。史载,月牙泉早在汉代便是游览胜地。唐代有船舸,泉边有庙宇。历代文人骚客在此游玩,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而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更为月牙泉增添了传奇色彩。据说,当年唐三藏去西天取经,途径敦煌,无际的沙漠,没有水没有食物,白龙马已经死去(当地白马塔便是安葬白龙马的地儿),唐僧艰难跋涉,终于坚持不住倒下,此时正被观世音菩萨看见,为助他成功,从紫金瓶里滴下一滴圣水,瞬间在茫茫沙漠里出现一汪月牙似的清泉,而且泉里还有一种“七星草”,可以治百病,于是唐僧获救了,继续向西天前进。

    无论沙漠之中有多少风起云涌的故事,月牙泉始终在鸣沙山的拥抱中静静守望着丝绸古道,那份温润相依,执著的停顿,古往今来,令人敬佩。

    我一直诧异,是何方神奇的力量,让这么一汪被鸣沙山重重包围的泉水,在滚滚黄沙飞扬中,江山依旧。我在离月牙泉不足百米处,分明能感到一阵阵上扬的风,掀起了我的衣服。敦煌人说,这儿的风总是以月牙泉为中心,沿坡面向鸣沙山坡顶吹去,沙子永远也无法吹入月牙泉。因为风的原因,月牙泉安详地流淌几千年。这真可谓是一种天之巧合,一种叫人潸然泪下的幸运。果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理由的。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总能创造神奇。

    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月牙泉,梦一般的存在,似一位“怀抱琵琶半掩面”的江南女子,楚楚动人,在鸣沙山的怀抱中宁静地躺了几千年,任由岁月洗礼,光阴流淌!那似水的眼睛,穿越汉王唐宗宋祖,静观云卷云舒。把时光酿成了沙漠清泉,酿成了鸣沙山绿色的希望。有一种神奇之水,谓之月牙泉。

屈联西 发表于 2017-12-29 12:02:53

谢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羊君 发表于 2017-12-29 17:34:23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的回帖!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奇的月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