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要做像亢巴尔汗一样的人” 记哈密市国税局驻哈密市伊州区丽园街道新丰社区“
来源:新疆日报“群众工作能手”
“工作队要踏进居民的家里,走进百姓的心里,才能够听到真话实话,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下去。”这是王慧芬写在民情日记里的一段话。
王慧芬是哈密市国税局驻哈密市伊州区丽园街道新丰社区“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她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热心为民的口碑赢得了居民和工作队队员的一致称赞。
工作队有个“王妈妈”
在新丰社区,“王妈妈”与女儿张小铭(化名)的故事被传为一段佳话。
张小铭是伊州区第九中学初一学生,母亲早逝,8岁时父亲又因工伤去世,只能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第一次去张小铭家走访,小姑娘孤寂的眼神刺痛了王慧芬。从那以后,王慧芬经常主动去找小铭聊天,还带着她参加社区活动,并买了《卢勤教育文集》送给她。小铭和王慧芬渐渐地熟稔起来,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很感谢王妈妈,在我感到绝望时,她像妈妈一样给了我希望。”张小铭说。
在王慧芬看来,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她说,2016年初,在《新疆日报》看到了《住村干部亢平:“亢巴尔汗”的家国情怀》的报道,讲述的是时任新疆人民出版总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亢平在和田县英阿瓦提乡阿孜乃米其特村的驻村经历。“亢巴尔汗”是亢平自己起的维吾尔族名字。“亢平那种愿意为了村民付出一切的真心,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我也想融入村民中,想为他们做些好事实事。”王慧芬说。
给这爷俩拍个照
这是一张算不上有构图技巧的照片,甚至光线还有点暗。正是这张《给这爷俩拍个照》的照片,在11月4日揭晓的、由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的“喜迎十九大驻村新变化”征稿中荣获三等奖。照片中的老人和妻子都是癌症患者,他们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前些年触电身亡,大儿子患有智障。
一天晚上,王慧芬在小区门口遇到了老人和他的大儿子。老人向她谈起对儿子今后生活的规划,说到动情处,伸出手搂住了儿子的肩,慈祥的眼神、幸福的样子,她不由得掏出手机抓拍。老人看了照片后非常高兴,说从来没拍过这样的照片。王慧芬心里一阵酸涩,第二天专门去照相馆洗印照片,写上了“父子情深”“父爱满满”的字样,又精心挑选了相框装好。接到这份礼物,老人感动得落了泪。
自己帮助过多少居民,王慧芬记不清了,然而她帮助过的居民都一一将她记在心里。“好心人你好吗?谢谢你对我的关心,我永远记在心里。节日快乐,身体健康。”这是今年“十一”国庆大假期间,王慧芬的包联户孔祥梅发来的短信。今年64岁的孔祥梅是独居老人,因患有类风湿病只能以轮椅代步。为了帮老人申请减免暖气费,王慧芬和同事多次前往相关单位协调。中秋节时,在王慧芬提议下,工作队还把孔祥梅和其他独居老人接到社区一起包饺子。
真心解决居民困难
新丰社区是个老旧小区,现有居民1421户、4125人,居民多为哈密地区钢铁厂老职工,因单位重组或房屋产权易主等,遗留问题多。加上还有4个平房区,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王慧芬主动选择贫困户、残疾人做包联户。为便于联络,她建了一个微信群,经常在群里与他们互动,了解各家的近况。
驻社区以来,她累计走访入户340余次、受理大小事60多件,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问题53件。“有事就找王慧芬,这是居民对她工作的最高评价。”哈密市国税局驻哈密市伊州区丽园街道新丰社区“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潘建新说。
11月10日,哈密地区钢铁厂家属院71号院平房区道路进入铺设沥青阶段,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小区,终于告别了全是土路的历史。这项工作被工作队列为惠民生工程,王慧芬和队员们多次实地调查,提出调研报告、立项申请,争取资金50万元,首期铺设1.2公里涉及210户居民。
王慧芬还在继续努力,正如她在民情日记里写的那样:“每一天,我们用脚丈量着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笔记录着民情,用心关注着民生。我也要做像亢巴尔汗一样的人。”(通讯员 高春 寇俊峰 邢晓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