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11-29 18:52:02

浅谈读书

   文\湖南石油 刘金玉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题记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人生有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把这人生三境界,作为我的读书三境界,读书是需要这样境界的。

    人的一生中,没有书的日子是孤独的,有书的日子是丰富多彩、充实的。但在浩如烟海的书林中,如何去阅读适合自己的书呢?开始我喜欢看《读者》、《意林》、《演讲与口才》等杂志。经过一段时间,自我感觉不错,但静下心来回味一下,理不出个头绪,到底学到了什么,感到很茫然。这时有位身为教书先生的长者提示我,不妨读读经典吧。

    是啊,经典名著是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它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无与伦比;它影响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受到读者和时间的长期检验,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流传下来;它的语言、它的情节、它的人物形象,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力,远不是现在的流行文学能够比肩的。于是我买来了《唐诗三百首》,开始了在诗的海洋中漫步徜徉、流连驻足。

    有人说唐诗是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素描的仕女,我要说,唐诗是酒:边塞诗是白酒;田园诗是米酒;爱情诗是红酒;婉约诗是茅台;豪放诗是六十度的老白干;送别诗是五粮液;写景诗是啤酒;咏史诗是二锅头;咏物诗是鸡尾酒……让我们温柔地啜、细细地品、豪爽地饮……醉了,让心灵在李白的山水边或王维的田园中自由地呼吸,去感受远古那份宁静和安详。同时我开始写读书笔记,记自己的读书心得,读书一定要有所得。果然很奏效。真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当代人读书存在两个现实问题:工作繁忙和琐事缠身。对于前者,我采取多读、多想、多背的方式解决;而对于后者,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会有的。于是我又买了《宋词三百首》。在我国姹紫嫣红的古代文学阆苑里,有一朵灿烂的奇葩,它以绰约的风神、淡雅的清香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千百年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它那精美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至今仍然使人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其中许多名篇、名句,脍炙人口,千古传颂。它,就是词坛精品——宋词。读词,让我陶醉。茶余饭后,口中念念有词,背诵唐诗宋词。为此,有人认为我变得不可思议,变得不可理喻。我却认为这是一种愉悦,一种洒脱,一种情怀,一种汲取。为这,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常常到图书馆去看书,嗅着淡淡的油墨香味,心便如同端上了一杯百年陈酿,暂且忘记身处何时何地,甚至忘记自己是谁,于是融进书里,与书中主人公共沉浮,同悲欢,天文地理、人间万象,尽收眼底……合上书本,回味书中内容,好像是刚从沙场鏖战而归——大汗淋漓;好像是刚从太空遨游而归——余兴未了;好像与古今圣贤切磋而返——茅塞顿开。

    在今天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唐诗宋词竞争的对手太多太强了。如:敲击电脑键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股市的涨迭,玩数字游戏等等。肯读唐诗宋词的越来越少了,我不为之所动,唐诗宋词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快乐乐章,走进经典的浩瀚海洋,领略先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采,书里书外,永有吾爱,墨香长留,回味永远,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感觉读书真好!

    人生,仍然在继续,读书,依然在进行。在人生与读书之间,我找到了一个最美的读书境界。

宝石花的心 发表于 2017-11-30 08:59:12

谢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羊君 发表于 2017-11-30 11:02:38

回 1楼(宝石花的心) 的帖子

感谢尹老师对专页的支持!问好尹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