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利英:“嫁”给小站22年的动人故事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8月26日,阳光铺满河南濮阳县王城固乡李拐村。
在村西北角的中原油田供电服务中心李拐变电站里,站长毕利英正忙着为9月开始的秋季电网检修做准备。“这些交给我们吧,您已经6天没回家休息了。”同事葛洪振提醒。
“哎哟,我差点忘记今天该接公公出院了!工作先拜托你们了。”毕利英一拍脑门。
在李拐变电站22年,一干起工作,毕利英什么都会抛在脑后,丈夫孙红党难免吃醋:“你的爱人叫‘李拐’!”
“老宅”
20岁的女孩刚参加工作,心里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毕利英就盼望着技校毕业后,能在油田基地分到一份轻巧的工作。可事不遂人愿,她被分到了偏僻的李拐变电站。
从家出来,要先坐公交再转车,到50公里外的采油二厂,下车后还要搭人力三轮车,在崎岖的小路上走10公里,才能到站上。
“当时就哭了。”毕利英说,“车走得越远,天色越黑,女孩越害怕。
到如今,22年过去,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毕利英也从满头青丝变成华发早生,并因此得绰号——“老宅”。
朋友问,在一个地方“宅”那么久,不腻吗?毕利英坦言,看着同事因照顾孩子等原因一个个调走,再想到城市里霓虹闪烁,心里也会凄凉。这时,她就会用忙碌工作驱走消极情绪。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她忙着学技术;后来,她忙着变电站扩容改造;现在,供电服务中心实施“走出去”战略,她又忙着把李拐变电站打造成人才培养输出基地。
22年来,毕利英在这逼仄小院里“宅”成了高级技师,现在只要听声音、闻气味、看状态,就能判断变电站是否运行正常。因此,毕利英接连被油田和中心评为“三八红旗手标兵”、“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愧疚
去年11月,一场罕见的暴雪突降油城,气温骤降到零下20摄氏度。丈夫打来电话说女儿高烧40摄氏度,可毕利英的第一个念头却是立即组织人员对全站设备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
哪个母亲不疼孩子?这样的抉择何其艰难。“妈妈,您安心工作吧,我自己按时吃药,多喝水,很快就好了。”女儿越乖巧,毕利英越心酸。
女儿5岁那年,变电站正赶上春季大检修,活儿多人少,毕利英连着一个星期都没有回家休息。那几天,孩子高烧,全身起了水痘,身上、脸上都被小手抓破了,在电话里哭喊:“妈妈,你快回来吧!”毕利英却始终说不出“妈妈这就回来”。
现在,女儿身上还留着小时候抓伤的疤痕。每每想起这事,毕利英都会心痛。
她的父亲和公公身体都不好。不久前,公公前脚住进医院,父亲跟着也住院了。毕利英承诺下班后抽空去看他们。可后来,公公等不及,自己收拾东西出院了。老父亲抱怨女儿:“一个人认真惯了,忙里去偷闲还真是个难事儿。”
看着头发花白的父母,毕利英心里满是愧疚,总想设法补救,可站上的工作一项接一项,总也顾不上。
热心
“老毕,我家进小偷了,门打不开了!”一次,家住五楼的毕利英下班回家时,四楼邻居紧张地喊住她。毕利英二话不说,示意邻居站在她身后,接过钥匙开门。等开门后检查一圈,什么异常也没发现。两人一讨论,原来是邻居大意,把钥匙拧反了。
其实,毕利英胆子很小,走夜路害怕,看到小虫子也害怕。为什么帮邻居的时候胆子大了?她说,要是抛下邻居不管,她一个人会更害怕,两个人的力量总比一个人大。
毕利英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同事呼正光与爱人工作都要倒班,夫妻俩同时上班时,孩子没人照顾,毕利英就主动把孩子接到自己家吃住,甚至帮着开家长会。
今年春季检修即将开始,同事都忙碌起来。毕利英总是早早起床,按大家的喜好准备早餐。同事成诚说:“毕站长,您头发都白了一半了,别为我们操心了。”毕利英嘴里答应着,可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他们。
“我有两个梦想:一是希望家人不要恨自己;二是希望亲手打造一个集团公司五星级变电站。”毕利英说。
(中原油田 曾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