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里法外”读懂潇湘之畔的女法官 本报见习记者 万紫千 本报通讯员 黄卫红 文/图
来源:人民法院报郑江云
http://character.workercn.cn/html/files/2017-12/02/20171202142409752792213.jpg
周艳君
http://character.workercn.cn/html/files/2017-12/02/20171202142409953294392.jpg
李 飞
秋意朦胧,细雨斜下,潇湘之畔的永州城笼罩在一层温凉的雾色下。古有“湘妃斑竹泪”的传说,后有“湘妹子”的享誉,湖南女子至刚至柔、敢爱敢恨的个性总让人津津乐道。
11月,记者走进了湖南省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3位扎根于此的女法官将潇湘之水的精气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她们刚正不阿,坚守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坚韧之至,不惧人生的磨难与多变;蕙质兰心,追求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郑江云: 七年磨一剑的女庭长
一头夹杂着几根银丝的短发,说起话来嗓门洪亮、语速极快,郑江云的爽朗与干练让人印象深刻。这位永州中院审判监督第二庭庭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又显得不那样平凡,她深情耕耘在法院的第一线,先后获得了湖南省先进工作者、湖南省三八红旗手、全省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
郑江云是大山的孩子,她出生在偏僻深远的大瑶山,凭着吃苦耐劳的个性,在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永州中院工作。虽然拥有法学“科班出身”的背景,但她足足用了七年的时间才成为一名独立的办案法官。
在这7年的时间里,她当过审管办的统计员,当过刑二庭、民一庭的代理书记员,还做过记录、核对、装订的内勤工作……
“其实,前7年里没有做审判工作,我内心很失落。但凡事有失必有得,很多阅历都是一笔财富。”她望着远方说道。
正是拥有做统计员的工作经历,郑江云在此后的庭长生涯中,对数据、报表了然于心,并且更加注重工作的细节。“该预防、该注意的我都懂,因此我们庭的工作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她言语中满满的自豪。
2009年,郑江云担任审监庭庭长,随即便被派往永州市零陵区信访局挂职副局长。在信访局的这一年,也是信访工作的“重灾年”。
她在这一年内共接访了4000多人次,解决了200多个问题,化解了许多老大难的信访积案。郑江云直言非常感谢信访工作的经历,“我现在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她笑言道,接待了形形色色的信访人员,她已是“处变不惊”,这也为她在法院工作中与当事人的相处积累了经验。
如今,当事人来到法院,身为庭长,郑江云还是会像当年一样热情地到一楼大厅接待,很多人劝她“不要总是亲力亲为”,但她却始终如故,坚信要用积极的心态、持久的耐心面对当事人,“要多一点真诚的沟通。”她总是这样告诉初入法院的新人。
她坚持对当事人不能哄着,答应的事情一定做到。“哄一次可以,哄几次法院就没有公信力了,我答应当事人的事情10天之内必须做到。”郑江云说到这里,讪讪地笑了笑,“就是挺不好意思的,为了解决问题,我经常跑院领导办公室,给领导们添了不少麻烦。”
郑江云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无论对下属还是上级,她都是有话直说,没有任何遮拦。对于下属,她总怀抱着歉意,“跟着我,总是在‘吃苦’,我要求队伍廉洁,绝不拿人分毫,也从没接受过一顿宴请。”
她的行事作风在“圈子”里有目共睹,但也因此结下了不少“梁子”。审监庭负责减刑、假释案件,由于相关政策的更新与变化,郑江云最初便“摸着石头过河”,严守规则。
“许多当事人家属认为我‘死脑筋’,过于严厉。”她苦笑了一下,“在今年法院换届时,很多人以为我要调离审监庭的工作岗位,都暗自高兴,但没想到,我最后还是在这里。”
虽然遭遇着一些不理解,但郑江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良心。正因为行事严明公正,她在工作上更不敢有丝毫马虎。“一双双眼睛都盯着我呢,容不得一丝出错,工作上一旦开了绿灯,其他人也会要绿灯,这就无章可循了。”
“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靠读书才走出来,不懂得人情世故。”但她很享受“两点一线”的生活,很清静,也很简单。
虽然看似铁面无私、不近人情,但郑江云也有柔情的一面。面对减刑、假释案件中的罪犯,她发现许多人并没有因为法律的惩罚而真心知错、诚心悔改,一些人更是“走不出来”,成为累犯。为此,郑江云便开始给犯人们写书信,开启了“法官后语”。
在给一名罪犯周红平的书信中,她写道:“听证时从你那冷漠而无情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你对未来的茫然,对现实的不满。惩罚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教育才是最终目的,你被判刑入狱,并不意味着你不可救药。你现在只有30多岁,还有漫长的人生。人生有很多起点,你只是在其中某个起点摔了一跤,没有关系,更不要绝望,只要你在服刑期间真正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罪行。期待着你早日重返社会与家人团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对自己和家庭负责,自食其力的人。”
怀着最诚挚的信念,郑江云写下了无数封书信,她认为,这些书信是一种法与情的激励。“许多犯人在看了书信后确实有触动,有的人还流下了眼泪。我希望尽我所能的帮助他们,但求问心无愧。” ■周艳君:
执著而诗意的“小女孩”
三考公务员,从祁阳县人民法院到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法院,再到永州中院,今年38岁的周艳君经历了许多同龄人没有的“进阶史”。
现任永州中院刑三庭副庭长的她对自己的经历却看得淡然:“我只是比别人能折腾一点点。”
1998年9月,周艳君从湖南省司法学校毕业分配至祁阳县法院工作,先后在观音滩人民法庭、民庭、浯溪人民法庭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2007年12月,她考入零陵区法院工作,先后在刑庭、珠山人民法庭担任审判员、副庭长、庭长;2011年10月,周艳君经过不懈的努力,考入了永州中院,先后在审监庭、刑一庭、刑三庭担任审判员、副庭长。
周艳君认为,如果自己有优点,那就是“十分执著”,纵观她这一路,可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如今,她所在的法庭负责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面对这一类刑事案件,周艳君有自己的一番感悟。
“虽然未成年人本身有错,但他们犯罪与社会、学校、家人是有密切关系的。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往往没有形成,容易冲动,外部环境给予他们的影响很大,很多孩子是因为缺乏安全感、缺爱导致犯罪。”
她直言道:“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比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要费心得多,需要考虑得更全面、更小心,不仅要法律适用、事实认定正确,更重要的是双方平息矛盾,有利于未成年人改造。”
相比以往在执行一线的奔波,周艳君认为现在的工作已经轻松了许多。那还是她担任珠山法庭庭长之时,在一次执行过程中,由于被执行人是当地的村长,有一定的势力,她与另外3名同事遭受了30多人的围攻。
“有人拿着棍子,有人拿着砖头,不断地砸车、抬车,我们在车里足足被困了一下午,这是让我最后怕的一次经历,最终院里派出执行局、法警队,寻求公安局的帮助,才把我们救出来。”
虽然面对过危险和恐惧,但法官的职业生涯也让周艳君收获着满满的感动。
“周法官,您真是清廉正直的好法官,我的案子案结事了了,我要去中院给您送匾牌以表谢意。”
一次,正在下乡办案的周艳君接到一名当事人的电话,听完后她一头雾水,根据当事人的自我介绍,她努力在脑海里搜索可匹配的当事人,可在她十多年的法官生涯中,审理的案子太多太多了,终究是想不起来这位打电话的当事人是谁。回想片刻后,她又孜孜不倦地投入到办案工作中去了。
几天后,当事人又打来电话,说已经到了单位门口,一定要当面道声感谢,而此时她正在前往祁阳开庭的途中,当事人只好把从江永带来的大匾牌交给了她的同事,略带遗憾地回去了。
那天雨很大,想到当事人在春寒料峭中,冒雨从江永来找她,暖意便涌上了周艳君的心头。“作为一名法官,我想我是幸福的。”她缓缓地说道。
周艳君在法庭上总是一脸严肃,审起案来绝不心慈手软,因此有“灭绝师太”之称。提起这个外号,周艳君无奈地笑了笑:“没办法嘛,法庭是需要威严的。”
但她也逐渐开始改变自己的思维,“尽量不要用外在的强势体现法律的庄严,要学习笑着让当事人幸福。”
相比法官的身份,周艳君直言更喜欢法官之外的自己,她将工作之余的生活过得恣意盎然。
生活中,她是个开朗大方的“捧场王”,无论是KTV当之无愧的“麦霸”,还是参与各种集体活动时冲在最前面的“啦啦队”队长,她对一切都充满了激情与热忱。
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后,周艳君会开始一个小时的英语晨读,这个习惯坚持了许多年。“学习英语没有特定的目的,主要是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为了退休后能出去走走。”她羞涩地笑了笑。
当一天的工作结束,周艳君便去练习高难度瑜伽,“我喜欢瑜伽,这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能让我彻底的静下来,释放负能量,寻求内心的平和。”她认为自己以前的个性过于风风火火,有必要“修炼修炼”。
“我未来10年的奋斗目标就是从‘女汉子’变得更加女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周艳君俨然像个青涩的小女孩。 ■李飞:
亲和力爆棚的调解高手
李飞出身于警察世家,打小就喜欢跑到派出所,偷看爷爷审案子,童年的经历为她埋下了一颗与法结缘的种子。
这位秀丽温婉的“80后”女法官看似柔弱,却有着不俗的战绩,她多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几乎每年都是永州中院办案数最多的法官,同时又是调解高手,调撤率遥遥领先。
当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装饰法院新建的调解室。“以前的调解环境十分神圣严肃,但我觉得应该将房间布置得温馨一些,毕竟,调解不仅需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李飞认为,不同于其他的案件一判了之,家事案件最好的解决方式是调解,而调解也要“因地制宜”。
“我是一个比较固执的人,很多家事案件我都要想方设法的让调解先行。”李飞轻声细语中透着一股韧劲。
在一起商品房买卖案件中,由于开发商延迟了交房时间,业主们将开发商告上了法庭。当李飞接手这件案子后,业主们已是乱成了“一锅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人声中,李飞没有选择直接审判,而是与另外两名审判员商量能否先进行调解。
当时,办案同事们都不能理解,这件案子本来可以直接“拍”,为什么还要给自己“加戏”?顶着巨大的压力,李飞还是硬着头皮上了。从早上10点到晚上7点,她一直在耐心细致地与双方协商,最终达成了一致。
事后大家才知道,李飞之所以坚持调解这起案件,是出于为业主的长远考虑。“如果按照业主要求的赔偿数额进行宣判,可能会导致执行难的问题。此外,开发商不仅是小区的开发者,还是物业管理者,如果双方‘打官司’,可能造成小区后期管理的矛盾。”
李飞希望业主们不要只看到眼前一两百块钱的利益,而要考虑得长远些,“没有必要把开发商赶走。”
“对于群体性的系列案件,调解也有方法可循,必须察言观色,各个击破。如果找到突破口,后续的调解也就十分顺利了。”多年的调解经历,让李飞摸索出一些门道。
在调解工作中,电话是李飞的好伙伴,一些案件的当事人由于距离法院远,事情又不能一次性解决,电话就成为了她与当事人沟通的桥梁。
李飞觉得很多当事人需要一个倾诉对象,法官不仅要善于倾听,还要积极回应。
为了某件没有解决的案子,李飞总能不厌其烦地给当事人打电话,与她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向她抱怨打趣道:“你每天打这么多个电话,当事人没有被你烦着,我都快被你烦死了。”
对于李飞而言,调解是一种乐趣。“民事案子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案子,都是解决一些小事情,我也只想平平凡凡的做个小法官。”
工作上,李飞真诚以待、尽职尽责,但她说自己不是“劳模型”。“我一般会在工作时间把工作处理完,该休息就要休息,该过的生活我都在过。”
生活在永州这个城市,李飞感到“很幸福”,每天的日子都很充实,有时候觉得“一天的时间都不够用”。
作为永州中院排球队的灵魂级人物,李飞是一个运动达人,“无论什么运动,我都十分喜欢,平时骑单车、打球,不仅可以舒展筋骨,还可以愉悦身心。”
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并且相信他人同样善良。她平时总对儿子说:“你要相信别人,相信人性本善。”
提起孩子,李飞的眼里爱意无限,“他现在7岁,经常会画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给我,等我细问,才知道那些东西是项链、包包和小太阳。”
怀抱爱意,拥有自己的“小确幸”,这位被人们评价为“最具有亲和力”的女法官自带光圈,散播着满满的暖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