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鞋记
文\湖南石油 丁武我去超市闲逛,并不是想买什么,而是想见见世面,因为现在的超市一个比一个巨大,一个比一个豪华,不去看看似乎就少了点体验,看着看着就觉得该买点什么了,否则的话,就白白地享受了超市的灯光、空调、电梯。买什么呢?买双鞋吧,脚上的这双皮鞋已经穿了好几年了,它忍辱负重的时间够长了。
到了卖鞋的地方一看,愣了,那铺面可真够大的,鞋的陈列从平面到立体,从女鞋到男鞋,童鞋还另有专柜。我站在鞋的海洋前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再加上那柜台的服务员态度特好,我刚在鞋柜前稍一迟疑,她就笑容可掬地站在我面前:“阿姨,您打算买什么款式的鞋……”
过去我看惯了了营业员的爱理不睬,既然看惯了倒也习以为常,现在受到如此热情服务,反而有点不知所措,脚上穿的这双鞋并没坏,买不买无所谓,要买时可以随手拈来,何必着急。
我在鞋的海洋里徜徉着,对周围的鞋并不介意,倒是勾起了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对鞋的许多记忆,想当年每得到母亲做的一双鞋,都是那么激动、满足,万分珍惜,几乎是每一双鞋都有一个故事,一番情意,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那不仅仅是鞋,实在是生命的形迹。
小时候从梦中醒来时,往往看见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纳鞋底,那拉动细长麻线的声音充满了温馨,似一首催眠曲伴我入睡,那时候穿上母亲做的新鞋,好像过节,甚至连走路都有些轻飘飘的,我几乎把新鞋当成了宝贝,至今我还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从小学放学回家途中,突然下起了雨,我赶紧脱下鞋来,拿在手里,不怕戳痛脚,也不怕划破皮,赤脚走到家。我想,脚划破了没什么,明天就会长好的,而母亲做一双新鞋是多么不容易啊!
等到我念初中和高中时,从家到学校大约步行十五分钟,我每天上学都是脚穿解放牌球鞋走路,布鞋放在书包中,到了教室后再换上布鞋,即使课外活动、课间操或上体育课,我都不厌其烦地换鞋。有时鞋口裂了,就去找鞋匠,在鞋口上补块皮,在鞋底上打个掌,继续发挥鞋的余热,从不轻易舍弃,在那严寒的冬天,室外冰天雪地,教室内的温度与室外不差上下,下课后,同学们冻得直跺脚,而我却处之泰然,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注视着我的鞋,我多幸福啊!是的,我的棉鞋里装满了阳光,蓄满了暖意,储藏着母爱,蕴含着亲情。我穿着母亲做的鞋,用脚步丈量着人生,感到迈的步子坚实有力,充满诗意;母亲的鞋伴我度过美丽的童年,陪我走在漫漫人生之路上,直至步入花甲之年,深深感到,母爱是那么深,亲情是那么真!母亲的爱,像草原,我是羊儿,怎么跑也跑不到边;母亲的爱,像蓝天,我是鸟儿,怎么飞也飞在里面。
价值没有标准,它因人而异,人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每个人追求的人生价值都不尽相同,价值有大小的不同,但只要我们对生活心存一份永远不变的热情,总会找到自己认为是无价的东西。关爱儿女,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双鞋,这就是母亲所追求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母爱。
想当年,全家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度日,生活拮据,非常艰辛,母亲却活得从容不迫,有滋有味,以快乐之心面对人生,于艰难处寻觅快乐,生命便有了亮色。小室虽陋,但有苔痕草色,素琴金经,便自有一番乐趣,何陋之有?母亲从做鞋中找到了快乐,何惧贫穷,何惧陋室!
母亲老了,不能做鞋了,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她不顾我的再三劝说,有时请人给我做鞋,其中包括给我丈夫、儿女、孙子做鞋。我和家人穿布鞋格外爱惜,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出门不穿,在厨房和卫生间不穿,只是茶余饭后静下心来休息时才穿布鞋,因此好几年都不曾穿烂一双,母亲辛苦做的布鞋愣是被放在一个大木箱中,日久天长,凑成了一个阵容强大的“布鞋集中营”,我数了数,各种款式、类型、大小不一的布鞋一共26双,足以可以开一个鞋店,我自豪地说,母亲做的鞋是天下第一,鞋底一律是白色的,针脚均匀、扎实,横看成线竖成行,鞋面都是灯芯绒、直贡呢、呢子之类,鞋面与鞋底的结合,天衣无缝,没一点皱折,鞋子做好后,用鞋楦一撑,煞是好看!母亲不仅给我留下一笔物质财富,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些鞋将伴我到永远!
鲜花奉献给春天,彩虹奉献给长空,我常常问自己,拿什么奉献给您,我亲爱的母亲?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经久不衰的歌曲,不只是孩童的专利,年过六旬的我吟唱得也是如此专注投入,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女儿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
我还在鞋的海洋里徜徉着,不是在寻找我所要的鞋,而是在寻找母女的情结。超市里的鞋子琳琅满目,万万千千,可有哪一双是慈母手中的线,是亲人心中的爱。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