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随想
文\华北三普刘芳序今天,又到搭乘飞机回单位工作的日子,下午三点多,我已经准时登机了,这一年多以来的每个假期,我都是这样度过的。今天天晴,靠近小窗的我,打开遮光板、向窗外望去。
宽阔的停机坪上,数十架飞机鳞次栉比的静静的停靠着,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际航空,尾翼上醒目的标志让他们随时都成为所在公司最好的形象代言人,在竞争之间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映衬着彼此,和谐与竞争,只有将这二者完美的交融。他们才有足够的理由翱翔整片天空。
沉思之间,飞机缓缓开始向起飞跑道处移动。前行、加力、加速,越来越快的速度让这只庞然大物全身都充满着活力和张力,如一只待飞的鹰、一支射日的箭,我的心中再一次由此迸发出无限的激情和冲动,如同每一次与它的相逢。
在我的耳鸣、头痛和那一丝不足为外人所知的尖叫后,一路爬升的飞机终于来到了那个属于它的高度,我透过那一扇数尺见方小小的窗静静地向下望。此刻,飞机在高度已经足以让我俯瞰这座叫做“郑州”的城市,我自然不会错过这难得的机会和垂赐。
在腹内的还不足以让自己实现那份“俯视大地”的最终极、最热切的渴盼,飞机也就成为了给我这个视角的最好的工具。在这样的高度上往下看,恢弘的楼宇早已被一次又一次的缩小、缩小,最后呈现在眼前的只是一个极小的红点——那是屋顶的颜色。一个哈欠打过,窗外的主色调就变成了一片鲜明的绿,那样的大片、那样的整齐、那样的融洽,高大挺拔的杨树此刻暂不必再以伟岸的身躯矗立在我面前,而是将那一条条粗壮的枝干化作一只只有力的大手,彼此握紧、彼此相连,直到那浓郁而茂盛绿林宛如一片浩海。
浩瀚的林海旁是如茵的田野,或许只有此刻从飞机上往下看的我才可能意识到,她的那由一株株细嫩秧苗经过无数次放大后演绎而成的宽广和博大,“无所感、无所畏”——这种在地面上与它平视时带来的无知此刻早已荡然无存。
在河南—这个华夏农耕文化最初始的摇篮和发源,历经千万年风雨的土地依旧保有着它最初的姿颜和气韵,等待着我们这群后人去目睹、聆听和感悟。那些存在不过只有几十年的楼房,在林海和田野面前终究只能以渺小如点状的方式呈现。
窗外只剩下了一片略嫌乏味的云海,我信手翻阅起手边的杂志。如以往一样,这次飞机上提供的杂志依旧是和旅游的内容相关,我很喜欢。这次,我跟随着那一行行璀璨、温润的文字来到了一众我未曾到过甚至未曾听过的地方,那个地方有最蔚蓝的天空、最清澈的海水、最壮美的历史,或许还有最心酸的苦难和最严峻的挑战,我一面饶有兴致的品读着这些带着强烈温度感和画面感的精妙文字,以最丰富、最深邃、最发散的思维描画着那个我未曾到过的遥远国度和世界,此时的我未尝不幻想,我和那个世界的距离最好只是机翼下面的这一层薄薄的烟云,当云层暂时模糊了我的眼睛,就仿佛那片土地就在脚下、即刻到达。
在对未知世界的渴求与探索中,我们期待达到的高度要远远大于飞机能带我们来到的万米云端,一次次的腾飞和翱翔让人们越来越渴望看清、读懂、拥抱这个世界,于是,我们用思想走到了飞机不能带我们到达的地方。
在一次小憩后,睡眼蒙眬的我听到了乘务员“我们的飞机即将抵达目的地”的广播告知。走下飞机,脚踩着大地,我又背起行囊、坚定的去往下一个等待着我的地方。或许,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去争取每一次腾飞的机会,去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广阔的视野去面对和规划这个世界,此时的我们才会明白什么的豁达、什么是胸怀,我们也终将落地,以坚定的步履、脚踏实地的前行去实践我们纵览世界时许下的承诺。 谢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 1楼(宝石花的心) 的帖子
感谢尹老师对专页的支持!周四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