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ying 发表于 2017-12-26 09:51:33

我和小杨“有个约定”

我和小杨“有个约定”
刘 滢

我的微信好友“侗族小杨”日前发来一个视频,介绍他家乡黔东南州黎平县上地坪村寨的美景,邀我去他们家乡一游,说不会让我失望的。
我回复小杨,一定找机会去他的家乡一游。2017年9月我和爱人曾去黔东南州最大的侗族聚居地肇兴“自由行”,那里的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那次虽然没去上地坪村寨,但想来风光也是不差的,只是有点“养在深闺人未识”。
据小杨介绍, 上地坪村寨距肇兴7.5公里,坐落在悬崖峭壁之间的谷底,全寨共180多户,800多人,都为侗族。小杨还特别提到,上地坪有一个马尾滩瀑布,水量丰,落差高。当河水从顶端跌落时,细小颗粒随风飘散,形成雾霭,有如彩练当空滑落,而且下到滩底后,随着岩壁凸凹扭曲,有如马尾随意摆动。
小杨的“推介”深深打动了我,看来去肇兴旅游,一次是不够的。不过让我对肇兴心向往之的不光是那里的山山水水,还有侗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和淳朴善良,我和小杨的相识就是很好的说明。
2017年9月5日,是阴历七月十五,这天是汉族等民族的中元节,也叫鬼节。但这一天也是侗族同胞的泥人节。泥人节,侗语称为“多玛道神”。“多玛”意思是打泥巴仗,“道神”是水牛打斗。显然,泥人节的重头戏是打泥仗和斗牛。据说在肇兴的很多村寨,都有泥人节活动,但规模最大的当属厦格寨。很幸运的是,我们这天在厦格寨亲身体验了一下“多玛道神”。
早上,我们从居住的肇兴客栈出发,冒雨乘车来到肇兴寨后的山顶。雨停后又从山顶寨子出发,沿着层层梯田中间的小路,下到山腰的厦格寨。厦格寨是除肇兴外最大的侗族村寨,而这里的泥人节活动更是远近闻名。近11点时我们到了夏格寨,只见村民们杀羊宰鹅,作为侗族标志性建筑的鼓楼旁边的条案上,整齐地摆放着待售的新鲜猪肉。寨子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我们一路走过,不时有村民邀我们去他们家做客。我们怕打扰他们家人的节日团聚,总是婉言谢绝。   
但经过打听,得知泥人节活动要到午饭后2点多才开始。我们向一位40多岁的男士(后知道姓罗,叫他老罗吧)打听,村里哪有餐厅。老罗说,这是个小村寨,目前还没有对外营业的餐厅,并邀我们到他家吃饭。见此情形,我们也顾不得矜持,就对老罗说,我们中午到他家吃饭,他们吃什么我们吃什么,但要给钱。老罗马上表示,欢迎在他家吃饭,但钱坚决不要。
就在老罗家等吃饭期间,不时有邻居过来串门,都很热情地和我们说话打招呼,还有一位老大娘拉着我爱人的手,邀我们去他家吃饭,我们婉言谢绝,说已经和老罗说好了。由于厦格寨的泥人节活动名声在外,远近亲朋来的不少。不一会儿,上地坪村寨的两个小伙子来老罗家走亲戚,其中一位就是小杨。交谈中得知,24岁的小杨多年在外打工,算是见多识广。两位小伙子开朗健谈,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当地侗族的风土人情。而这顿饭,可是地道的侗餐了,最让我们难忘的是“酸肉”和“血红”两道菜。前者是把刚宰杀的猪肉用酸菜腌一段时间,等腌到可以咬动后,切片食用,不再加工煮熟;后者是把煮熟的猪肉切片裹以新鲜生猪血,端上桌时,“鲜艳夺目”。就在我们吃饭喝酒聊天的时候,我爱人出去,找到村里的超市,买了一盒蛋糕一箱牛奶,送给老罗的母亲,一位娇小的侗族老大娘。
吃完饭,告我们别了老罗一家和小杨,来到即将举行泥人节活动的地方。那是个约有一个半篮球场大小的水塘,里面的水有五六成,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水塘旁边是一座具有浓郁侗族风格的风雨桥,风雨桥上两边的凳子已被观众挤得满满当当。水塘岸上的路边,则排列着各种小商品和小吃的货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穿着时髦的年轻男女,也有穿着本民族节日盛装的各年龄段妇女,而且很多是从其他村寨远道而来的。
两点半左右,随着一阵鞭炮声,几名年轻男子冲入水塘,展开了捉鱼大赛。每当有人捉到一尾鱼,都要举在头顶,炫耀似的做一个夸张动作,然后放入系在腰间的布兜。同伴们则以各种方式追逐嬉戏,动作古朴、滑稽,常引得鱼塘四周的观众捧腹大笑。鱼越捉越少,水越搅越稠,水塘成了泥塘,里面的人也越捉越起劲,动作越来越粗犷。他们或手脚并用拍打泥浆,或你追我赶嬉戏打闹,一会儿这个成泥人,一会儿那个成泥人。有的刚抹干净,马上又变成泥人。“泥人”们有的手舞足蹈,有的疾呼怪叫,使人很快联想起蛮荒时代人类生活的情景。偶尔,“泥人”还将泥巴扔向岸边的人群,引来阵阵惊呼和骚动。我就“不幸中招”,那泥巴被擦掉后,黄色体恤上总有一个印记。
终于,鱼被捞干净了,“泥人”们带着胜利的“果实”,“出污泥”上岸。他们向碰见的熟人打着招呼,不时和别人来个拥抱,被拥抱者洁净的衣服顿时“同流合污”了。
恢复了平静的水塘,在等着下一批来客,观众们在等着泥人节的重头戏——斗牛。侗族斗牛和苗族斗牛一样,是牛和牛斗,所用的牛均为雄性水牛。又是一阵鞭炮声过后,一头硕大健壮的水牛慢悠悠地下到了水塘里。
时间在慢慢流淌,但另一头斗牛却迟迟不见到来。人们逐渐显得不耐烦,不停地鼓噪吆喝,水牛也站在水中显得很无聊,不时从水塘这边踱步到那边。直到4点多,另一头斗牛还不见踪影。我们有点疲劳,就打车离开了厦格寨。在车上,开车的师傅感慨地说,过去的牛是散养,现在的牛是圈养,没有野性了,原来定好的牛,其主人觉得胜算不大,不愿参加了,直到我们离开时,还没协商好。
没看上侗寨斗牛,很觉得遗憾。不过留有遗憾也好,还有再去侗寨的动力。我和小杨约定,找机会还去肇兴,既弥补这个遗憾,也要去上地坪村,欣赏他们家乡的美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和小杨“有个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