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企业的主人——王玉来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女职工,无论是在原先的集体企业,还是在现在的民营企业,她都把企业真正当成自己的家。在她身上焕发出来的那种企业“主人翁”精神,让人深为感动。她就是杭州达利富丝绸染整有限公司职工,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玉来。杭州达利富丝绸染整有限公司,是我县的规模企业。它的前身是一家曾经很有名的缫丝厂。王玉来高中毕业就来到这里,当了一名普通的缫丝工。“山妹子”出身的她,不怕吃苦,技术过硬,表现更是突出,在全厂600多名职工中,她完成的生产任务总是全厂第一;1991年她在杭州市缫丝技术操作大赛上夺冠,同年她被杭州市政府授予“杭州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正当她越干越有奔头之时,令人忧心的情景出现了:由于国际大气候等诸多不利因素,企业经营形势每况愈下,最终跌入低谷,连工人工资也发不出。犹如“树倒猢狲散”,一大半工人各奔东西。可王玉来思考再三,最终却选择了“留”,她说:“我是一个打工妹,是企业把我培养成了市劳模。我认定了:企业就是我的家。‘家’中有难,我不能一走了之!”她不仅自己不走,还劝一些姐妹留下来。她坚信这么大的一个企业,一定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可事情远比她预料得更糟:不久,企业彻底“趴”下了,王玉来等一批留下的职工,在家整整失业一年半。当初听了她的话留下来的那些姐妹,都有些怨声载道了。
企业已是一蹶不振,可王玉来却依旧满怀希望。当时还是单身的她,干脆一个人搬进了空荡荡的集体宿舍。她到外面拿点手工活干着,一边挣伙食费,一边守着厂子,成了企业真正的“留守一族”,她说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终于,她等到“冬去春来”的那一天:那一年企业实行了转制,产业结构也优化了,随后成立了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待岗在家的一批企业的老员工,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王玉来等一批骨干职工,全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家”业重振,王玉来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虽说企业已改为民营,产业结构调整了,她那一手精湛的缫丝技术,也“英雄无用武之地”,可她却说:“企业转制了,但我们工人一样是用双手为国家创造财富。我干啥都行啊!”
她说的是心里话。在工作中,她不挑不拣,只要企业需要,她什么活都愿意干,染色操作工、后道整理检验工……干一样像一样。她很快赢得上下一致的称道。此后,随着经营发展的需要,企业成立了“染色母样资料库”,平时工作认真负责的王玉来,被任命为资料库的负责人。
王玉来面临着新挑战!母样资料存档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因为稍不留神,就会引起整批丝的整染业务出差错,那就意味着企业要拿出几万、几十万的赔偿金!
一切从头开始。为使母样资料存档工作准确无误,王玉来认真对待每个染色的母样。她每天在车间跑,无论是小到1公斤或大到200吨的染色业务,她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提取母样。为使母本不走样,她还要把“母本丝”织成片。这样一来,她又当起了“倒纱工”和“横机工”。
提起她的敬业精神,职工们都伸出大拇指。如她所在的企业实行24小时生产制,而她的家住江对面,离企业有4公里路程。有时技术人员半夜里打电话调取母样资料,无论寒风扑面还是大雨倾盆,她二话不说就往厂里赶……
她兢兢业业地工作,公司母样资料室管理得井井有条。多年来,资料室提供给企业生产线的染色母样,差错率为零,为企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她获得了企业主的高度赞赏和企业职工的一致肯定。她连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可令人感到有些奇怪的是:她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并且越来越不放心……
勤勤恳恳工作,认认真真为企业着想,兢兢业业为国家创造财富,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王玉来说自己活得很踏实、很幸福!
多年来,王玉来在负责管理“染色母样资料库”过程中,工作完成得很出色,受到了企业主和职工的一致称道,可她对自己却越来越不放心,这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随着企业快速发展,资料库的染色母样存储量每天都在上升,样本已多达数万个。要准确查找出一个样本得花费不少时间。这使她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忧虑——“人脑”容不下那么庞大的资料和数据,“好记性”显然是靠不住的,万一要是出点儿什么差错,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她深知,要让资料库的管理上一个层次,一定要进行技术创新:得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她下决心建立一个“电子染色母样资料库”,她的建议获得企业主的支持。
她又一次向自己发起挑战!从未摸过电脑的她,从开机、关机学起,一点一点地“啃”起了信息技术新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学,她终于掌握了相关技术,能自由地在网上“行走”,公司染色母样资料库,终于成功地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实行计算机系统管理后,公司的资料库不仅染色母样保存更规范、更科学,而且查找过程既快又准确,这为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在开展技术创新的同时,王玉来还努力在“节能降耗”上动脑筋。2009年的金融危机,使杭州达利富丝绸染整有限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要素紧张、环境制约、成本上升……王玉来自觉与企业共渡难关,努力在“开源”、“节流”上做文章。如资料库里有许多过时且到了报废期的母样。这大堆“杂七杂八”的线,丢弃和销毁也属正常的工作程序范围。王玉来却在这上头动开了脑子,她把这些废品线整理好,有的卖给了相关企业作手工之用,有的出售给了废品公司,一年可为企业带来4-5万元的收入。
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向企业提合理化建议。如企业的打样间,原先一直采用“人工呼样”,用肉眼来“定夺”产品的合格率。她通过查阅资料,向企业建议采用电脑控制的“染液自动计量系统”。企业采用了她的建议后,打样间标准率大大提升,样品一次性成功率从60%提高到了90%。
据统计,近年来,她共向企业提出节能减排、增收节支等合理化建议共10余条,被公司采纳了7条,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共达30余万元。
“家和万事兴”,爱厂如家的王玉来,还把促进企业和谐作为自己责任。作为企业工会委员的她,平日里,总是注意了解和倾听职工的心声,及时协调员工之间、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矛盾,把不稳定的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厂里有一位女职工,因为具体问题与企业产生矛盾,由于没有及时沟通和交流,那位职工不满情绪越来越大,说出了许多过激言论,并决定离开这家厂。王玉来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这位姐妹,和风细雨地开导她,并把她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及时反映给了企业主,最终使矛盾得以化解,如今这位姐妹已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人员。
王玉来很善良,对同事充满爱心。公司某员工因患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她得知后,马上带头捐款500元;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在自己的工资收入中拿出800元捐献给灾区;为增进企业凝聚力,她带头参加工会活动。她是企业舞蹈队的领队,平日里积极排练舞蹈,不仅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还多次到社区参加表演呢!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在政府的支持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杭州达利富丝绸染整有限公司迎来“春暖”:2009年实现工业总值10,32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0,218万元,实现利税598万元,新增固定资产3000万元。王玉来感到很幸福,因为企业的“丰收果”里,也有她的甘甜!
来源:桐州新闻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