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月圆正芳华
文\韶关石油公司 杨红雨过,又是一季;风过,转瞬一天。
凡是路过的,都算风景;能够记忆的,皆是幸福。
曲终人静,电影落幕了,也是时候散场了。一部《芳华》,让多少人又回忆起了曾经那些峥嵘的岁月,又触痛了多少人心底那根最柔软的心弦?
我的好奇心是被媒体的炒作激起来的,对于总是喜欢看美国大片及各类穿越、仙侠片的人来说,更接近于文艺片的《芳华》其实并不在我的喜爱范畴。但大导演执导,媒体渲染,还是成功激发了我愿意去一睹其风采的兴致。
对于我这个总是容易被触动的人来说,事前我是做了不少功课的,要是片子太感人或者导演将情感和场景拍得太过细腻的话,我是要备好纸巾的。但意料之外,我竟然没有被感动得梨花带雨,想当初,那部没有什么太多故事情节的文艺爱情片《山楂树之恋》,都惹得我和朋友在电影院湿了几张纸巾。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片子最初在我看来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因为它没有那么唯美动人。但或者导演的定位也不在于以情动人,比如冯导自己所言,他拍这个片子的初衷,就是为了再现越南保卫战,让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历史。但如果只单纯的拍战争,就显得太枯燥俗套了一点,所以影片用了青涩的爱情来衬托,这便与原剧的出发点达成了一致,也就带出了主题——芳华。二八之年,芳华正当时。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遇到最美好的人,最美好的事,于是,一切便成了最美好的记忆。
影片一开始,我们便走进了文工团,走进了部队,看到了那群坚毅、勇敢的、可爱的又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走进了那场发生在和平年代的越南保卫战,走进了那残酷的、血腥的一线战场,也走进了在芳华里散落的青春和美好,悸动与青涩。
因一些机缘巧合,十多年前,我也曾真实的融入过部队的生活,成为过文工团的一员,和一帮年轻可爱的姑娘们练舞几个月,然后再登台演出去慰问那些辛苦的士兵。所以里面的很多场景,很多情形,在我看来,有不少的熟悉感。本来以为这些经历,因为有些久远,我早已尘封,但当那一幕幕熟悉的情景,在我面前呈现出来的时候,我才发现,那段被尘封的记忆,原本一点都没有被时光遗失。
十年前,芳华正当时,如我,也如她们。
因为有了这一层相似的经历,这部原本在我看来脱离现实的文艺片,便有了很多的真实性。所以,我也更容易懂得他们的苦与乐。
影片中,一直坚持做好人的活雷锋刘峰,虽然从来都没有被善待过,甚至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变成了一个残疾人,不仅没有被社会认可,还被欺凌,他都没有自怨自艾,依然保持着不卑不亢和感恩之心,这是这部影片中最大的正能量。
当然,既然是为了纪念那场残酷的战争,影片就少不了对战争的渲染。但导演只用了几个场景,如炮火连天中战士的冲锋和阵亡,以及从文工团里因为刘峰不被善待而退出来到前线做医护人员的何小萍,抢救伤员的镜头,就完全地展示出了这场战争的血腥和残酷。对我们这些在和平和安逸中长大的几代人来说,战争的感念是模糊的,也是空洞的、苍白的。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真的体会到那种残酷和绝望。这种触痛,对很多人来说,都还是肤浅了一些。但再肤浅的触痛,也好过遗忘。人,不能忘记过去;时代,更不应该忘记历史。
所以,即便我当时没有被感动得难以自制,但我也还是看到了那段不曾熟悉的历史,更看到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那些在芬芳年华中的美好与无奈。岁月叠增,年华易逝,染上风尘,便染上了沧桑。好在,最美的芳华中,有你相伴。
知其美好,方可存心。影片中的爱情,虽然可能只是点缀的作用,但在芳华中所悸动的那一份份青涩又纯真的情感,恰如一捧陈年老酒,经过了久久的酝酿,在渐行渐远的日子里,淡淡又持久地散发出清香。
在刘峰与何小平经过了十多年的辗转回合之后,在社会与时代的不断更改中,这对始终不忘初心的人,在卧着大批革命先烈的烈士陵园里,终于相依相偎了在一起。以爱开始的爱情,便以爱继续吧。芳华易逝,还好有你。
回到家后,我的眼里再次浮现出那帮年轻的姑娘,在勤奋的练功演出。模糊中,我似乎也看到了当年的自己,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谢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