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饺子的故事
文\茂名石化王雅兰12月22日,冬至。在北方,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是要煮饺子吃的。热腾腾的饺子不仅是饭盘中的美食,更是见证了我们家的很多温馨时刻。
(一)爸爸的故事
相比其他的面食,我们家尤爱吃饺子,逢年过节总要煮饺子吃。爸爸有次和我讲起他小时候的事,一脸沉浸在美好回忆中的陶醉:“那个时候过生日啊,哪儿有什么生日蛋糕,吃顿饺子是顶好的了。有次生日,你奶奶给我包了一顿肉饺子。那个香啊,一家人咽着口水看着盘子,都舍不得吃,只是闻,使劲儿闻,好像能闻饱似的……”几十年的时光过去了,我的爸爸,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提起那顿饭的时候眼睛是发亮的,像是一个轻易就得到满足的孩子。似乎饺子的香味穿越了满是积尘的岁岁年年回到他身边,只嗅着那味道就掉进一片幸福中去了。
(二)我的故事
比起以前爸爸小时候,在现在物质资源丰富的今天,饺子早已成为餐桌上的常客。做饺子就是我们家的一项必备技能。周末空闲时间多,一般会在中午吃饺子。最常吃的馅料是素三鲜—韭菜、鸡蛋、虾皮。我和奶奶一般负责在厨房里擀皮;爸爸妈妈在客厅开着电视“三心二意”地包饺子;弟弟是“搬运工”,将面皮运到外面给爸妈。奶奶手法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我的所有烹饪技巧也都是奶奶教的。面团醒好之后,揉搓几下切下一块来,再把这一块在砧板上做伸展运动,两只手从中间往两边抻,得到长长一条“面蛇”来,再用刀切下大小均匀的小团子,切一刀,将面转一下,奶奶的动作极快,像在翻花。切好的小面团用手掌拍扁,左手捏起一边,右手拿擀面杖,一转一推,如是几下就能得到中间厚边缘薄的面皮。包饺子的方法因人而异,爸爸的方法直白简单:拿皮,填馅,放在两手间轻巧地挤一下就得到饱满的弯月亮的一只;妈妈则是先将填好馅的面皮两端对折捏紧,再将开口的中间部分捏波浪一样捏上;奶奶的是最好看的“鱼饺子”,将饺子皮的一端推进去,左边的面皮捏到右边去,右边再捏回左边,这样一左一右,不断向前推进,最后再扁扁的横着捏个尾巴出来,活灵活现。我嘛,小时候太贪心,奶奶的想学,爸爸妈妈的也想学,结果到了最后一样都没学好,现在只能包个三不像出来。奶奶安慰我:“自家人吃,不露馅就好啊”。
外面电视新闻的声音传进来,时不时还有爸妈吵嘴说笑的声音;我和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着;弟弟哒哒哒哒地跑来跑去……上午的阳光透过窗子跳进房间,我在侧面往奶奶那边看去,奶奶站在一片温暖明亮的光圈中,系着围裙,微低的脑袋划出好看的弧度来,手指翻飞。
有些东西像开关,轻易地就能触发起我们大脑里的记忆。饺子就是我的一个触发器,让我想起我的家人们,那是心里最温暖最柔软的地方。这个冬至,气温虽低,心,却不冷…… 谢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的支持!问好!感谢赵老师分享!
回 3楼(听者) 的帖子
感谢来访支持!问好申老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