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8-1-4 08:30:58

创新创造成重点工程劳动竞赛特质

本报讯 (记者 谢丹娜)开发特高压管母焊接机器人,焊接效率提高3倍,成品质量取得突破;设计移动油化试验室,创造性地“将油化试验室搬到现场”,获得6项国家专利;研制出水泥搅拌桩自动计量设备,解决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泥称重不标准等诸多问题;开展多旋翼遥控无人直升机应用,提高跨越施工效率50%……
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日前在淮安召开的2017年度全省十大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总结会议上,特高压800千伏直流工程“14项QC夺得省部级以上大奖,43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使用新型专利授权”的劳动竞赛成绩单尤为吸人眼球。
据介绍,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全省十大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共投入专项经费1500多万元,参与职工25000多人,其中农民工17800多人;重点工程开展技能比赛工种88个,参与职工10000多人,其中农民工7900多人。十大重点工程聚力创新,紧紧围绕创新创造、降低成本、绿色环保等开展竞赛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造潜能和劳动热情,提升了广大职工技术技能,创造了许多新工艺、新标准。创新与创造,成为本次重点工程劳动竞赛的特质。
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中改变原散拼钢套箱工艺,在工厂总装后一次轮运到现场直接总装,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确保了工程进度,还有效规避了安全风险,走在业内同行前列。该市公建中心牵头,在五桥建设项目实施公路正桥改造桥面结构、钢结构裂纹分析及处置、铁路运营扰动下的混凝土浇筑工艺、双曲拱加固关键技术等8项维修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为同类型桥梁维修改造提供了技术指导,初步完成《一种双曲拱桥拱复合套拱加固方法》《一种空中接力式避让障碍物吊装方法》等5项发明专利申请,《一种附壁式混凝土泵送控制阀门》《植筋用钢筋保护层控制尺》等4项使用新型专利申请。
沪通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工程根据项目特点,坚持技术先行的理念,创新了多项施工工艺,在节省工期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他们对南引桥公路连续梁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由3跨全部采用支架法施工改为第一联采用支架法现浇施工,第二、三联采用挂篮悬浇法施工。优化后的公路连续梁施工方案在工期、设备等方面较原方案节省成本500余万元,解决了第二、三联支架搭设高度高、安装质量难、施工工期长的难题。
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劳动竞赛融入科技创新、安全质量、环保生态等元素,有力促进工程建设管理。为保证京杭运河和京沪铁路在新沟河施工过程中正常、安全通航、通行,大胆采用了目前全省内径最大、长度最长的顶管技术立交穿越京杭运河、京沪铁路。通过科技创新和施工难题研究,新沟河西直湖港北枢纽工程6根长度均为420米,顶管内径4.0米,外径4.64米,管道穿越京杭运河河底管顶覆土厚度约12.50米,管道穿越京沪铁路的埋深约13米,提前实现了全线贯通,取得很好的工程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镇江(五峰山)长江大桥建设把竞赛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阶段性目标,把阶段性目标分解为若干工段目标,开展了墩与墩之间夺奖杯、班与班之间争红旗、人与人之间比先进的劳动竞赛活动。4号墩主塔最快达到了8天一个节段的速度,南锚碇上半年采用了逆作法施工,比原计划提前55天完成深度38米的内衬土石方开挖、爆破施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新创造成重点工程劳动竞赛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