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欧阳修
文\湖南石油彭莹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人荟萃,群星璀璨。他们是长空里皎洁的皓月,是碧空下光芒四射的太阳。他们或辉煌一个时代,或辉耀一个民族,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知其数,我品读的是北宋欧阳修,他是当时“天下翕然师尊之”的文坛领袖,有宋以来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大家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品读欧阳修,品出他让人折服的大度。北宋时期,他身为副宰相,位高权重,文甲天下,他毫无妒贤嫉能之心,勇于提拔推荐有才之人,他推荐王安石,使之成为宰相,官居他上,并成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此时的苏东坡刚到中原,初出茅庐,没什么名气,欧阳修在一次偶然场合读到了苏轼的文章,他拍案叫绝,说:“取读轼书,不觉汗颜,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一头地也。”此后,他每有机会必大力举荐,使苏轼很快为天下所知。他推荐“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让他们的芳名远播,位列“唐宋八大家”。这种雅量,正是欧阳修之所以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而是一代文学宗师的举措。
品读欧阳修,品出他让人钦佩的豁达。那时他被贬为滁州太守。如此时换成他人,定难以排遣心中的郁闷,而他却不计较得失;修“醉翁亭”作《醉翁亭记》,怡然之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多么豁达!他曾号“六一居士”,人问,何为“六一居士”?他说:“家有藏书一万卷,有三世金石遗文一千卷,一棋盘,一琴,桌上常备一壶酒。”人问此“五一”也,他爽朗一笑,说:“一老翁置于其间,岂非‘六一’也?”
品读欧阳修,品出他让人感动的勤奋。他从小在沙滩练字,苦读史书,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仕途顺利,但从未放弃勤奋的信念,即使是意志受挫时,也在书海中寻找快乐。有人曾问,“君藏书万卷,不知读过几本?”他说:“你在我所藏书之中随便挑一本问我,若有我没读过的,我无言面对我的‘六一居士’。”那人专门挑一本灰尘厚积的书问他,他却对答如流,毫无差错,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勤奋学习,怎能做到对答如流呢?
品读欧阳修,品出他谦虚、大胸襟的做人态度。在那个群星云集的时代,他功成名就,却不浮夸自傲,他和另一史学家修订史书,名字列于他人之后,不居功,的确难能可贵,难怪“六家”以他为首。 据记载,苏东坡二十二岁那年,去参加礼部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他有一句诗:文章千古无凭据,但愿朱衣暗点头。因为以前考功名,不但考学问,在道德上更重要,这是欧阳修当时的观念。苏东坡的文章,大概朱衣是暗点头。但是这个典故出自何处?这个年轻人真了不起,我没读过的书,他竟然知道,非录取他不可!录取后学生当然要拜见老师。欧阳修吩咐门下说;“有个苏轼的新榜生求见时,立刻通报”。先一套应酬、寒喧完后,欧阳修即问起考试时所引用的典故,出自何书?苏东坡站起来回答:“老师,我想当然尔!”我想大概是那个样子,书上根本就没这个记载!此时,欧阳修有如哑巴吃了记闷棍,不过心里真欣赏这个年轻人的气派!虽给撞上了,但只是一笑置之!你看欧阳修的胸襟多大!因此,这件事倒变成历史典故。
品读欧阳修,读他的精魂,读他的诗胆豪气。特别是欧阳修那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了女子的如花的命运被摧毁,全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那一句句千吟不衰的诗词流芳千古,酿成的诗酒又醉倒了多少炎黄子孙?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他的思想将永远给我们以启发和引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