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杨林亦故乡
文\采油三厂赵健辰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苍宇繁星点点,独自步行杨林小路,总会忍不住仰望青杨伟岸身躯,就像童年小手牵大手,仰望父母一样,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夜色笼罩戈壁滩,寒风拂面,冷气逼人,冻得耳朵生痛,脸颊麻木,树梢的星星眨巴着眼睛,懵懂下意识地告诉自己,故乡的模样永远藏在心里,纯净无瑕,丝毫没有沾染世间的灰尘,那份温暖的香甜让心永远牵挂和思念。
两排青杨两行脚印一条小路一个拉长的身影,借夜色昏暗光线的影调,独自伫立寒风,释放藏在心底许久的故乡情愫,淡淡的乡愁如酒醇香,酝酿春暖花开,陶醉金秋胡杨,终于明白一个道理,胡杨,青杨,秋天都会披金甲,冬天才彰显英雄本色,浴寒风,染霜雪,情牵故乡醉心坎,青色,是昆仑山以北,天山以南的塔里木最壮美的花卷,在小寒风雪咧咧的冰冻涂抹下,成排成片的杨树坚守每个村庄,让袅袅炊烟萦绕在林间,阵阵暖意洋溢在小寒大雪覆盖的田野乡间。
说起青杨,小伙伴们至今念念不忘,儿时总是希望有一天能够长得像青杨一样高,帮父母挑起沉重的水桶,扛起盖房的木梁,挑起成捆的麦草,背起装满青草的竹背篓和成捆木柴,长达后,再次仰望青杨,才知道回眸间的温馨温暖场景成为了心底的最美好的回忆。小寒霜雪沙枣红,戈壁红柳燃青春,苍茫大漠立胡杨,风摇青杨望故乡。岁寒冬月不见雪,指尖腊味绕心间,念念不忘乡间路,每到这个时节,乡野人家总会制作各种美味,以备流年接济青黄不接,好在时过境迁,昔日家喻户晓的指尖腊味流传至今,腊肉、腊肠、腊八粥、腊鱼、腊鸡,甚至腊梅花儿开,似乎小寒冰冻,成就了腊味故乡的底蕴。
腊味新年礼包,刚推出就成了戈壁滩上的抢手货,腊肉、腊肠、腊鸡、腊鹅,让每个人提前感觉到了故乡的新年就在眼前,伴随新年的脚步,家不再遥远,故乡近在咫尺,寒意十足的小寒让心倍感温暖和激动,这是寒冬腊月油田心暖职工的小行动,点燃了职工思念家乡的激情,给家寄去来自油田的腊味,让远隔千山万水的故乡感知大西北的热情和豪爽。蒸锅腊肠,让香味在指尖流淌,炖锅腊肉,让香味在齿间回味,家家户户张罗的腊味宴已是飘香,让远在大西北的天南地北石油人回家心切,但是他们始终不忘舍小家顾大家的千古家训,腊味是新年,更是对故乡的一丝眷恋。
风起杨林,明月高挂,朝霞云红,清冷静寂,呼吸着来自戈壁滩的气息,褐色的胡杨在灰白的原野勾勒出不一样的原风景。行走在红色沙枣林,麻雀在草地欢快地觅食,小寒清晨格外清爽,不见雪花飞舞,只见两行青杨守望戈壁,浅淡的霜花盖在树梢间,似乎轻描淡写的随意写生,吱呀作响的抽油机在欢快地奔跑,刹那间脑海闪现出故乡最初的模样,家家户户做腊肠和腊肉,剁碎的五花肉拌上辣子面、花椒粉、五香粉灌在早已清洗干净的猪肠里,再用线绳子绑扎紧,一串串联起,特意挂在厨房墙角的水缸上,避开猫和老鼠的窥探和窃取,经过整个夏天的自然风干晾晒,转眼到小寒,家家户户宴席上就有了蒜薹腊肉和青椒腊肠,一口老酒,一口腊味,是故乡永远不变的美味。
转眼到小寒,又是故乡腊味浓,母亲总在厨房忙碌,熟悉的背影让心感到温暖和惬意,当母亲用竹竿从墙角取下腊肠,心里就十分欢喜,看到红油光亮的腊肠,总想拿起来放进嘴里,后来才知道,腊肠要蒸熟或炒熟才能吃。母亲在蒸米饭或蒸馍馍时,才放上一两根腊肠一起蒸熟,再用红辣椒爆炒,让腊肠充分释放出独有的香味。冬去春回,腊肠腊肉旺新年,冬冷岁寒是小雪,风起杨林故乡梦,指尖腊味故乡情,浓淡乡愁藏心间。母亲的腊肠,已化作怀念故乡的青林,温暖在凛冽寒冬。
风起杨林亦故乡,指尖腊味最乡愁,夜色凝重望明月,繁星浩宇笼大地,灯火阑珊心归处,总把异乡当故乡。母亲的腊肠和腊肉让苦涩的岁月变得越发甘甜滋润,博大情怀焐热了小寒雪人的心。无论身在何处,心心念念都不会忘记故乡的篱笆院,挺拔的青杨,母亲的腊肠,伴随孩子走向远方。感恩,永生刻骨铭心,一辈子铭记珍藏。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对专页的支持!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