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8-1-9 20:06:39

婚礼印象

    文\嘉兴石油分公司蔡小全

    人过了三十岁婚礼大致也参加得比较多了,我想对于今后参加婚礼的心情也会在三十岁作为一个拐点发生改变,三十以后,更多的是一个成熟的社会角色的承担者,是一个婚礼的某叔,某哥,某表,三十以前,自己参加的婚礼,觉得最好的还是农村婚礼。

    我参与过的婚礼形式不多,只是最最普通的新郎接新娘,他们结婚请一众宾客吃顿饭的样式,期间最高端的要算男方父亲房产大亨,母亲区人大代表,孩子从小上海读书,大学本科读香港研究生读美国州立大学,女方父亲高铁设计师,母亲某武铁总会,也是一样的读书历程,婚礼举办在五星级酒店,吃饭倒送红包,每家亲戚住酒店都包两晚,婚礼上男方弹钢琴诉钟爱,边上从上海请来的沙画师临场作画,排场很新鲜,等至双方父母上台,两方母亲各自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怎奈互不相让,把持住话筒暗自较劲比谁说的时间长,好像谁能在台上多发言一句,往后的日子谁就高人一头,一众宾客分成两派,在漫长的一个半小时母亲致辞里,有意识有组织地喝彩鼓掌,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婚礼吃得不好,五星级酒店的菜也并不新鲜。

    等至真的开席,宾客举箸分馔,新人携两父分桌敬酒,男方父亲打趣地说:“你是不知道,那些当官的儿子结婚才叫真排场,我们这种小人家也就敢简单结个婚而已。”宾客点头不语,愣愣笑。女方父这时一本正经地插话道:“某总(称呼男方父亲姓氏)也辛苦了!”

    高端的婚礼我可能真的没见过,这就是我能参加的自认为最高端的婚礼了,用举办的地点和婚礼双方家庭作为评判的依据。

    请原谅我真土,眼光还是停留在井底蛙看世界的状态,谁叫我那时候二十还没到呢。不过心得还是有的,参加这么高端的婚礼,只感觉自己是在一场仪式感,面子感极强的聚会上摆设,婚主很客气,给的礼遇很高,别的人家是拿不出这些享受的,只不过真的会怀疑自己,享如此之福,也是替他人之享而已。

    农村婚礼九十年代年能见得到在自家堂屋里拜天地的场景,恰巧我参加过一次这种在家里拜天地的仪式,那时正好和舅舅骑自行车经过人家屋前,一地的红爆仗壳,一群男男女女踮起脚围在正屋堂前,舅舅停下车,喊我也去看看热闹。

    人围得真多,最外围的人想要看热闹,就得身高高,实在够不着的,就往人家家门口齐腰的围墙上站,原来是屋里一对新人在拜天地,女方盖着薄纱似的红头巾,一颦一笑都看得真切,脑袋上的步摇,发钗上软丝接的珍珠随着女子的身形灵巧地一抖一抖,每随着主婚人一唱,新人完成一个礼,大伙儿都高声叫好。

    这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记忆,虽然时间只有五分钟不到。我想以后结婚也这么幸福就好了,在自己家里拜天地,不过仔细看了看新郎,人又高又大,眉宇轩昂,两目青秀,当时真为自己担心,长大后比不上他。

    路边骑车停下来去看人家的婚礼,临走了主人家还送了一包喜糖,这是我参加的最短暂的婚礼,却是记忆里最深刻的婚礼。随着年岁的增长,那一幅拜天地的画面也掺入了更多的想象,只觉得当时见到的堂屋被阳光照得透亮,像波光粼粼的水面,一对新人长得标志,围观的宾客热情正派。

    当时的愿望就是能在农村自己也办一场这样的婚礼,随着认识的增长,自己的愿望也被挤压得狭窄,乡土变迁得厉害,人也随着改变了很多,这一枚小小的愿望虽然没能成就,但也希望能永驻心底。

    我也参加过最令我期待的婚礼,那是一位表舅,虽叫表舅,不过也没大我多少,他父亲原先在乡下承包土地做蘑菇养殖,怎奈他是一个云中鹤,最后困穷潦倒,表舅结不起婚,亲戚们借给钱才举办的婚礼。

    婚礼很简单,从家门口到接亲的桥堍一排的鞭炮,婚车到了桥堍,男方接下女方,一路步行至家,简单的五六桌饭菜,婚礼就结束了。

    我期待的是两位新人的相遇,他们眼中的幸福究竟有多少,宾客们也会踮起脚来看拜天地吗。

    农村的婚礼有华丽得让我至今记忆里满是波光粼粼的亮光,也有简单得五六分钟徒步走完的旅程,张力还是很大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婚礼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