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8-1-10 20:16:35

谈美

    文\茂名石化 余海燕

    我们从小就有颗爱美之心,但对于美的定义,人各有异,古今中外对于美的说法也不尽相同,向善、正义、坦率等等的词汇体现在人和事上时,我们都能感觉到一种美的展现,俗话说:美无处不在,只需要有双发现美的眼睛。

    读过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一书后,我便对美有了另一番的认识,作者以一个年过八十的老汉还经常带点火气的表达,对经典作品做了一番自己解释,他反对一些评论员不对文艺作品有任何感性的认识,就大笔一挥洋洋万言,对褒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释彻底,不仅浪费纸笔者和读者的时间,还影响了文风学风。

    在认识到这位老先生的较真性格后,我便开始深读他对谈美的认识。在《巴黎圣母院》经典书籍中,那位既聋哑而又奇丑的敲钟人在见到吉卜赛女郎时,结结巴巴地使劲连声叫“美!美、美……”当然故事情节中不只是在描述吉卜赛女郎究竟有多美,这位敲钟人本是一个孤儿,受尽流离困苦才当上一个在圣母院里敲钟的奴隶,在后来的每一个紧要关头,他都是吉卜赛女郎救护人,甚至最后还为这位女郎死去,但这位吉卜赛女郎不仅貌美而心灵也美,她不但不跟群众一起去排斥他,还出于对同受压迫的穷苦人的同情,毅然站出来救了他的命。

    说到这里,老先生深信他是个真正懂得什么是美的人,他连声叫出的“美”也是出自肺腑的,就是这样一个五官不全而又奇丑的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小人物,却显示出了超人的大力、大智和大勇乃至大慈大悲,展现了一个小人物的高大形象,表达对美有着另一番的寓意,故事的结尾确实让人受到很大的感动。

    读完老先生的作品,再回归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我认为敲钟人虽然身体丑,却烘托并提高了他的灵魂美,丑与美之间也能相互转化,老先生说:艺术美不等于自然美,而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而对于我们应如何看待美的定义?首先,我们还是得时刻有双发现美的眼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