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年华献纺织——李家红
1986年,年仅18岁的李家红进入原滁州纺织厂做了一名挡车工。转眼间,轰鸣的纺织机陪伴她度过了20多个年头,李家红也由一名普通员工走上了车间总质教的岗位,她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纺织事业。工作中,李家红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工友们称她是个“小老虎”。李家红曾先后荣获省“十五”女职工、滁州市劳动模范、第二届皖东十大杰出青年、琅琊区首届精神文明“十佳人物”等光荣称号。2007年,她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当好班长 改变后进
进厂不久,在车间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李家红就连续两年获得厂“操作能手”光荣称号。由于李家红在工作中成绩突出,1991年被安排到西前工区担任班长。2001年,李家红又被调到另一个班担任班长。当时这个班经常发生质量事故,队伍松散,集体观念淡薄。刚到这个班时,李家红连续几天没能睡好觉,上班时熟悉班里的情况,找工人谈心,下班时就思考如何带好这个班的种种方法和措施,第一次给全体工人开会就开了两个小时,嗓子都讲哑了,在会上,李家红把自己的考核方法、措施以及自己的想法全部公开讲清。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这个班的工作有了起色,进步很大,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勤奋学习 提高技能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李家红深深认识到不论在班长岗位上,还是在总质教岗位上,要想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只靠对纺织事业满腔热忱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李家红把自己平时要干的事情经常在大脑里过几遍,哪些工作是当天必须完成的,哪些事是需要尽快解决的,主次分清,有条不紊,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协调做好,并把自己看到的、掌握到的好方法、好措施运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创新,把报刊上、杂志上有关改进的好方法、新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和质检部门经常交流,虚心向她们学习质量把关和操作技术的经验,取长补短。
三车间是公司新建的车间,公司领导把李家红从西前工区调到三车间担任总质教,由于三车间的设备是新上的高档设备,与原来的设备性能不一样,在工作中要探索技术革新的新方法,提高质量的新经验。首先从操作技术攻关,为了解决粗纱接头的速度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平时操作中不断总结、改进、完善自己的操作方法,李家红的前接头操作技术大大提高,使粗纱接头速度提高了一倍,并把这个接头方法推广到全车间,提高了劳动效率。
甘于奉献 体现价值
白班、夜班,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运转,李家红没有固定的睡眠时间,没有固定的休息日。在繁重工作的同时,她还得抽出时间处理班集体事务,每天只要一上班就没有空闲时间。
2001年,公司实行大规模改革,运转四班改三班,作为一名党员班长,知道自己的身上担子重,当时她所带的班要被分流到其他三个班,为了能顺利分流过渡,李家红找每位挡车工谈心,耐心开导把情况讲给她们听。由于思想工作做得到位,四班改三班顺利过渡成功。
来源:中国纺织商务网
页:
[1]